今天是母亲87周岁生日。
早晨到早市买一斤大虾、一斤螃蟹、一条鲤鱼,几样青菜。
今天下班回家,我再买一把花、一个生日蛋糕就没我的事了。做是二侄的事,收拾是小辈的事。顶多还用我照照像。
给母亲煮面条。
给母亲300元,200是月钱,100是过生日钱。
阅读全文…… 英的娘家是教育之家。她父母和6个姐妹中有7人从事教育。英的父亲是省实验中学校长,教过语文课程,母亲是省实验中学幼儿园老师,大姐是省幼儿艺术师范学校数学老师,二姐是辽宁电视大学数学老师,后来当了辽宁教育电视台台长,四姐是童晖小学校长,教过自然课,英是东北大学数学老师,妹妹是省实验小学老师。两代8个人中有7人从事教育事业,这在沈阳这座有730万人口的城市中也是极为少见的。
岳父是一位大爱无形的厚道长者,凡事让人,听英说他工资都让过一级。没见过他和岳母、女儿以外任何人发过脾气,从未说过我们女婿一句。我们去了,每次都是告诉岳母和女儿们做饭,他和我们一起打扑克,饭好了,和我们一起喝酒,我们连襟中有好几个人的酒量是岳父给喝大的。
和岳父相比,岳母的爱心更为直接,更为显露。她除了爱岳父和自己的孩子,也把爱给了实验幼儿园里一代又一代的孩子们,从马姨到马姥,岳母把她的爱给了幼儿园里几代孩子,也给了她的亲威、邻居。岳母的人缘极好,人气最旺,周围的人有什么不好开口的事都找岳母给说情,从婚姻大事到生活中的各种其他事情他们都愿意和岳母说。
大姐最具有岳父和岳母的风范。上课极其认真,待人最真诚。虚的假的、邪的歪的一点没有,一点不会。岳父岳母去世后,大姐成了姐妹们的核心,每次活动都是大姐张罗和主持。
我得吃饭上班去了。回来接着打。
阅读全文…… 凌晨醒了又睡时梦见英,短短的一刻,情景是英让我下地拿药。英躺在床上,我下床拿药,拿过来三种药,问英吃哪个。这时就醒了。这是英走后我第一次梦到英。
我觉得这个梦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基本上是英有病后夜里经常发生的事情的再现。这次英有病,床前的写字台上书一本也没有了,草纸也没有了,全是药了。英用的药分为五类:抗癌药、保肝药、免疫药、止痛药和胃药,这一年半,药吃得太多了。
坐班车上班。
整理评估文件。
阅读全文…… 英是一个知道感恩,懂得宽恕的人,这两种高尚的人生态度在英最后的岁月里表现得尤为突出。英感谢过所有对她有恩有情的人,英原谅和宽恕了所有伤害过或可能伤害过她的人。
英多次对姐妹对她的真情感恩,在临终前的最后时刻还拼尽力气表达她的感恩心情。英对她的同学、朋友和学生也多次表达过感恩之情。英也几次对我说过“没有你,我早死了。”、“下辈子报答你。”之类的话,对此,我一贯的回答是我们是一体的,自己怎么能感谢自己呢?
英生前就没有抱怨过谁,生病后更是从来没有抱怨过谁,既没有抱怨过上帝,也没有抱怨过任何人,一句都没有,尽管英前年评博导时遇到了公认的不公平,但她谁也没抱怨过,她根本不知道评委都是谁。
一方面感恩,一方面宽恕,英在这两方面都达到了极至。
阅读全文…… 再说一个沉重话题。
虽然从去年6月英就知道了自己病情的真相,但她从来没有说过身后事,穿什么衣服,安息在那里,文稿和书籍怎么处理,家里还有多少钱,一点都没和我说过,一切就像她还能治好一样。从英来说,她对自己的治疗始终是存有一线希望的;从我来说,根本不能让她这样的话出口,因为我受不了。我更是没有放弃英的治疗,英进202热疗后,我到电力医院结帐时,还对英的主治医生说,202的热疗结束后,我们还到这来,这里的条件特别适合英的治疗,离家最近。他还等着我们去呢。尽管从做手术那一天起,大夫就多次和我说要有准备的话,我一直觉得英不能走,至少能活到我们银婚。直到英走的前两天,大姐和四姐和我说要买衣服,我还说不用。我认可到时手忙脚乱也不愿意在这件事上有什么准备,我也不在乎这样会出现什么差错。英在这个背景下走了,一切都交给了我,我只能尽心尽力地办了。我相信只要我尽心尽力了,英就能满意,出现什么差错英都能包容。
很长时间没去北方图书城了,今天从开门就进去了。把整个北方图书城看了个遍,买了几本书:
1.靳凤林:《死,而后生--死亡现象学视阈中的生存伦理》,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