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英的存在,我更加空虚,也更加充实。因为认识英,我更加体会到人生的空虚,我们这个世界的空虚,甚至是宇宙的空虚;因为失去英,我更加体会到人生的充实,我们这个世界的充实和宇宙的充实。事实上,生活中的每件有价值的事情都在让我感到充实的同时又让我感到空虚。只是英最大限度地放大了我的空虚感和充实感。
            
      开车到校加班,整理评估文件。中午到瀚宇宛休息。下午由于停电早下班。15:00以前回家。
     上网。回雪松等人的留言。聊天。
     和母亲一起包饺子,吃饺子。
				
  | 
               
  47/空虚vs充实   [ 2006-08-08 20:43 ]       由于英的存在,我更加空虚,也更加充实。因为认识英,我更加体会到人生的空虚,我们这个世界的空虚,甚至是宇宙的空虚;因为失去英,我更加体会到人生的充实,我们这个世界的充实和宇宙的充实。事实上,生活中的每件有价值的事情都在让我感到充实的同时又让我感到空虚。只是英最大限度地放大了我的空虚感和充实感。 查看:7686 | 评论:1   46/To be or not to be/let it be   [ 2006-08-07 22:14 ]       “To be or not to be”(生或死)是莎士比亚在他的悲剧《哈姆雷特》中借丹麦王子之口向人们提出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拷问了西方世界300多年,直到20世纪后半叶才有了答案,那就是杰克逊唱出的“let it be”(顺其自然)。“To be or not to be”是人生最大的问题,“let it be”是对这个问题最好的回答。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中有没有人明确提出这个人生最大问题,我现在还确定不了,但人们肯定遇到过这个问题,也思考过这个问题,而且老庄哲学给出的答案就是“let it be”(顺其自然)。庄子对生死顺其自然,“不悦生,不恶死”,因为他认为“生死如一”。他不但有顺其自然的思想,还有这样行动,他的妻子去世了,他竟能“鼓盆而歌”。 查看:8365 | 评论:3   45/在疾病和死亡过程中修炼   [ 2006-08-06 08:58 ]       凡事都有两面性,亲人的疾病和死亡过程也不例外,一方面,它给我们带来难以言喻的痛苦,另一方面也给了我们一个最好的修炼机会,让我们接近真理,为我们开启了悟通大道之门。在英患病和去世过程中,我初步感悟到的几点是: 查看:8222 | 评论:1   44/重估世界   [ 2006-08-05 21:52 ]       英的病和去世让我重估了一次世界。在这次重估中,不能说整个世界翻了个,但对这个世界上一切事物的看法都有所改变。这些改变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查看:7755 | 评论:3   43/死亡论纲   [ 2006-08-04 22:12 ]       没有人愿意谈论死亡,但现在我遇到了这个问题,不得不想,不得不谈论,今天写在这里的是关于死亡的最初观点,以后我会随着研究的深入不断修改,最终形成我的死亡理论。 查看:7979 | 评论: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