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巧不书    影集   教学   留言   国学   宋词夜话  
首页 - 读书 - 著作 - 辞典 - 诗选 - 对话 - 演讲 - 评论 - 日誌 - 悖论 - 书画 - 情感天地 - 雪泥鸿爪 - 闲情雅趣 - 管理茶座 - 经济学吧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最新留言

文章搜索

 标题   内容

站点统计



晴天 17/柴天佑VS刘积仁   [ 2006-07-10 00:37 ]

       看一个人的关键是看他的价值取向,知道了他的价值取向,就可以推测他一生为人处事的想法和言行了。 美国管理学家麦克莱兰认为人有三种价值取向:一种是权力取向;一种是亲情取向;一种是成就取向。英是成就取向的人。从2003年英和我的一次辩论中我非常明显地看出了这一点。这次辩论过程大致如下:
     某日中午,洋洋在家。
     杨:英啊,柴天佑当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了。
     英:咱学校的大屏幕报了。他报了八年中科院院士没评上,今年报工程院院士评上了。
     杨:哎,英,你觉得柴天佑能耐还是刘积仁能耐?

阅读全文……
查看:13959 | 评论:306
未知 16、为什么没通知很多人   [ 2006-07-09 23:40 ]

       早市买菜。到鸟市看鸽子,想到每次放飞鸽子可能在我和英之间传递信息,很想买两对鸽子。看看咱家有没有养的条件再说吧!
    二哥来看母亲和我。说了不少安慰我的话。
    中午到迎宾馆东阁二楼玫瑰餐厅喝酒。三班的姜路明从深圳回来了,做东请我们,参加聚会的其他同学有,李国运、李戈军、杨洪泰、刘德正、冯雪松、高凡、于伟君、孙平立、林丽和于付佳。席间说起郝红编的《同学录》的事,郝红和雪松让我再写点,我尽量再写点。
     听到一些同学的事,回家的时候想到和英说,上楼的时候想到英现在不在,一种无处倾叙的感觉从心底升起,好不悲伤。人是要表达、要交流的,而有些话只能和爱人说,现在英走了,我和谁说。过去每次同学聚会,回来我都兴奋很长时间,和英说个没完。直到英都听累了,说:“看把你兴奋的。”
     晚上,张立中和刘琰在新洪记请我吃饭,埋怨我说英葬礼时没有通知他们。我告诉他们,我是根据英的意志办的,非常低调,只通知了三个单位的办公室主任,没通知个人。谢老师和徐老师不是我通知的、铁民、石总、英的同学都不是我通知的。如果我想大办,我肯定能找来三个市领导,但这在英看来是多余的。从年龄和长辈看,英肯定不愿意谢老师和徐老师来,但谢老师和徐老师来了,这已经是英的最大礼遇了。我的岳父岳母都不在了,谢老师和徐老师是英最看重的人了,谢老师去年给英写的一封信,英一直放在家里的枕头底下,英和谢老师的感情最深,这也是我无论谁来,都坚持把谢老师排在第一位的道理。

阅读全文……
查看:4012 | 评论:3
露水 15/挣钱多不等于贡献大   [ 2006-07-09 23:34 ]

       无论从主观角度还是从客观角度看,我挣的钱都不多,但我挣的钱比英多,这个多不是工资多,如果从工资看,英的工资一直比我多,但英没有挣过东大围墙以外的钱,或者说,英没挣过外快,我挣过。英和我都是大学老师,就做大学老师对社会的贡献而言,我觉得我远没有英的贡献大。英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都比我认真,花的时间都比我多,就是按德国标准看,英也是一个合格的大学教师,她的精力80%以上都贡献给东大了。挣钱多不等于贡献大,英和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挣钱和专业有关,和工作性质有关,和运气有关,和性格也有关,和你遇到什么人也有关,和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不一定正相关。
     到校整理评估文件。
     下午回家。
     王钦和小韩来。
     计算机上不了网,很着急,用笔记本也没上去,都想到外边上网吧了。现在我离了网真不行了,就像现在的人离了手机不行一样。

阅读全文……
查看:3393 | 评论:1
多云 14/收全功   [ 2006-07-06 23:59 ]

       我好大喜功,特别喜欢收全功。凡我做事,如果头开得好,过程每个环节都顺利,就不喜欢别人插手,喜欢由我一个人来完成全部工作。如果过程稍微出现差错,我就不能全力以赴地做了。比如早晨我买了一条鱼或是2斤牛肉,货鲜价低,我能从买到收拾,从收拾到做,做好了盛上,喊英来吃,吃完还抢着洗碗。每当这时,英总是说:“得,这又要收全功了。”英在这点上和我不一样,英不好大喜功,更没有收全功的思想。如果英做饭,她就坚持让我洗碗,泡一会都不行,因为英的性子急,一泡常常就是她洗了。虽然我好大喜功,喜欢收全功,有时喳呼得挺欢,有时也确实全天的活都干了,但过日子是天长日久的事,我十天半月地才有那么一次收全功,大量平时的家务还是英做的。就20多年实际做家务而论,英的估计是她做90%,我做10%;我的估计是英做80%,我做20%。英做的至少是我的5倍。在做家务上我有这种思想和行为,在工作中我也有这种思想和行为,而英就没有,英凡事都能从小事做起,默默地做,马上就做,有一种“但行好事,不问前程”的劲头。如果算总账,无论对家的贡献还是对社会的贡献我能达到英的1/10就不错了。
      上班,在系里整理评估文件。
      下午学校在办公楼礼堂举行授予美国班尼迪克(Benedictine)大学副校长Danicel J. Julius教授客座教授仪式,吴校长向Danicel J. Julius颁发证书,刘院让我参加这个仪式,然后在乙3-201主持Julius教授的一个讲座,有大约150名学生听讲座。发问比以踊跃多了。借机对吴校长参加英葬礼表示感谢。   
      下班后到新房取照片和书,看着屋里英的17张放大的照片,感到无比的亲切。
      19点到家,母亲甚惦念,今后当下班就回家或是早告诉母亲。

阅读全文……
查看:13831 | 评论:8
多云 13/驴驮子   [ 2006-07-05 09:10 ]

       一个人的好只有当你做到那了,你还什么也没说,让别人无意中感知时,才能达到好的极致。如果你做了好事,也说了,故意让别人知道了,这个好无论多大,都不再是极致的好了。英和我的一个重大差别是我好表功,好说自己好,尤其是在家里。英从来不表功,也从来不说自己怎么怎么好,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外边。毫无疑问,英在这一点上比我好。记得每当我从早市买菜回来,两支手都拎着很多东西,英给我开门的时候,我总是喜欢表功,对英说:“我这都赶上驴驮子了。”让英觉得我能干,或者是我又多干了。当我很少几次不说的时候,英就替我说:“驴驮子回来了。”今天早晨到早市买两个鸡腿、一条鲤鱼、5斤鸡蛋,5袋奶、2斤菠菜,3斤云豆,一盘《庞龙专集》录音带。往家走的路上,想起这段往事,深感英的好是一种极致的好。而我的好因为爱表功,说出来了,所以达不到极致。我在英娘家那边,几次张罗让岳父岳母评“最佳姑爷”、让大姨子和小姨子评“最佳妹夫、姐夫”(规则是不许投自己丈夫的票)、让孩子们评“最佳姨夫”(规则是不许投自己爸爸的票),为此我费了不少心机,比如曾请6个小孩到兰亭宾馆吃了顿大餐。我以为我的三个最佳十拿九稳呢,然而他们都看出这是我导演的把戏,故意拖着不评,评也不评我。英在我家,和谁也没多说过一句话,也没讨好过谁,给谁什么都是从我手给的,然而,她在我们家获得了关里关外三代人的最高评价。在老家、在天津,在沈阳这边都是如此。他们用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语言对英表达了他们所能表达的最高敬意。
      英走了,我没处表功了,也没人再叫我驴驮子了。
      在《杨子空间》首页的通栏题头上加了秀同事赵淑莲为英写下的“天低低,水悠悠,雨哭泣,云发愁。”我只改了一个字,小赵原文写的是“花发愁”。我觉得“云发愁”更好,宋词中有“雨恨云愁”的句子,平时人们也更习惯用“愁云”的意境。
      下午坐班车上班。 
      开会。现在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准备9月份的评估。

阅读全文……
查看:3656 | 评论:5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 [248]  
Copyright © 2018 杨子空间  网站管理 
Processed in 2.562500 second(s) , 2 queries
辽ICP备1801877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