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巧不书    影集   教学   留言   国学   宋词夜话  
首页 - 读书 - 著作 - 辞典 - 诗选 - 对话 - 演讲 - 评论 - 日誌 - 悖论 - 书画 - 情感天地 - 雪泥鸿爪 - 闲情雅趣 - 管理茶座 - 经济学吧  
站点日历
73 2024 - 12 48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31


站点统计

文章搜索

 标题   内容

《国富论》译者前言 管理专业121本经典(杨兆宇老师推荐)
未知 话题4:分工和交换是现代社会的两大特征   [ 日期:2024-03-22 20:35 ]

       经济学咖啡馆
话题4:分工和交换是现代社会的两大特征
•    引子
2005年高考后,要给孩子填报专业,听说沈阳市文化宫有专门给考生报考学校和专业的服务,我就去了,交了50元咨询费后,一个30多岁的老师帮孩子填报了学校和专业,前后没用10分钟就搞定了。回来的路上,我想:我和孩子他妈都是大学教授,怎么给孩子填报志愿还要到这里来咨询呢?而那咨询的人也太熟练了,10来分钟服务一个人。这就是分工的力量,分工导致专业化,专业化导致作一完成一项工作越来越熟,越来越快,越来越节省时间和成本。这让我想到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的区别。我下过乡,当地农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和两千年前都没有太大的区别。原因就是没有分工。农民种地,解决了吃的问题,妇女织布解决了穿的问题。农民又是半个瓦匠,会自己盖房子。我下乡的农村,砖瓦房都很少,多数是土坯房,有的房子就是用泥和草垛起来的,用粗一点儿的树木做梁,稍细一点儿的树木做檩条,再细一点儿的做椽子,上面缮上一层草就是房子了,农民还是半个木匠,自己会打简单的家具,农民还会自己做酱,连酱油都不用买了,这样一来,他什么都不用买,基本上就能自给自足了。在我下乡的那个村子,有一年不上街买东西的农民,也有一辈子没出过村的农民,他不需要和谁交换,一切自给自足。所以几千年来,没有太大的变化,种地用点种葫芦,铲地用锄头,割地用镰刀。2005年时我正在翻译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斯密研究经济是从分工开始的,我觉得分工不但是国家富裕的根源,也是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的区别。
 
•    现代社会和传统社会的区别是效率高低
现代社会和传统社会的区别很多,谁都能讲出N种,但我认为最重要的区别是效率的高低。传统社会人们做事效率低,而现代社会人们做事的效率高。讲一个大家都能感到的例子,这40年,我国盖的房子,比过去4000年盖的房子总和还多、还好。推而广之,我国这40年创造的物质财富,超过过去4000年创造的物质财富的总和,超过西方国家400年创造的物质财富的总和。上个月14号,深圳举行了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庆祝大会,40年前,深圳是一个小渔村,现在的深圳是一个国际化大都市,人口超过1300万,2018年GDP超过对岸的香港221亿。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是这40年的人类最大的经济奇迹。为什么这40年深圳发展这么快?为什么这40年中国发展这么快?都在于这40年深圳人做事的效率飞起来了,中国人做事的效率飞起来了。
 
•    效率源于分工
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的区别从表面上看是效率,深究
原因,却是分工。因为是分工产生的效率。亚当•斯密是最早注意到分工产生效率的,让我们看看他是怎么说的:《国富论》开篇就说“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改进,以及在劳动生产力指向或应用的任何地方所体现的技能、熟练性和判断力的大部分,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斯密观察了制针业,讲了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工人没有对这种职业(分工使制针业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受过相应的训练,又不知怎样使用这种职业的机械(这种机械的发明,大概也是分工的结果),那么,即使他竭尽全力地工作,也许一天连一枚针也生产不出来,当然生产不出来20枚针来了。但是,按照这个行业现存的制作方式,不仅整个工作已分成专门的职业,而且这种职业又分成许多部门,其中大部分部门也同样分为专门的职业。每个人抽铁丝,第二个人将其拉直,第三个人将其截断,第四个人将其一端削尖,第五个人磨光另一端以便装上针头。仅做针头就要求有两三道不同的操作;装针头是一个专门的职业,把针涂白是另一项专门的职业,甚至将把针装进纸盒也是一项专门的职业。这样,制针这个重要的职业被分成大约18种不同的工序,在一些工场,这18种不同的操作由18个不同的工人担任,当然,也有些工厂有同一个工人常常从事两三种操作的现象。我见过一个这类的小厂,那里只雇了10个工人,因此在这个小工厂里,有几个工人当然地担任两三种不同的操作。尽管他们很穷,尽管他们连必要的机器设备都很差,但如果他们尽力工作,一天也能生产出12英镑的针。以每英镑中等型号针有4000枚计,这10个人每人每天就可以制造出48000枚针,这样,每人每天制造48000枚针的1/10,即4800枚针。但是,如果他们都各自独立地工作,谁也不专门学做一种专门的业务,那么,他们之中无论是谁都绝对不能一天制造20枚针,也许连一枚针也制造不出来;这就是说,他们绝对不能制造出现在由于他们的不同操作的适当分工和合作而制成的1/240,也许连这个数字的1/4800也制造不出来。”这两段是我当年的翻译。让我震惊的是分工的力量,可以使人做事的效率提高几百倍,甚至几千倍。我以前是知道分工可以提高效率的。[杨1] 1984年在中美企业管理大连培训中心学习时听老师讲过美国康乃尔大学的怀特(Wright)博士1936年总结飞机制造经验而得出了学习曲线规律,每当飞机的产量积累增加1倍时,平均单位工时就下降20%。商特则将累积平均工时与产量的函数称为“学习曲线”:
                           
学习曲线方程的一般形式是:
yx=kxn(n为x的指数)
式中: x=单位数量
yx=生产第x个产品所需的直接劳动小时数
k=生产第一个产品所需的直接劳动小时数
n=lgb/lg2,其中b=学习比例
 
学习曲线是说随着人们做某事次数的增多,时间和成本都会下降,走近于零。对我而言,体会最深的是讲课了,记得我刚参加工作时,学校安排我讲一门经济学课程,我用了一个寒假的时间备课,每次上课前,还要备课一两个小时。第二次上课就明显不用这么多时间了,讲了30多年后的今天,几乎不用备课了,去教室的路上想想就行了。虽然不用备课了,但肯定现在比30多年前讲的更好了。我虽然以前知道分工可以提高效率,但以前没想到可以提高这么多倍。
 
•    机器设备的出现也是分工的结果
这也是斯密的观点。他是《国富论》第一章里道:“使
劳动得以如此方便和简化的所有那些机器的发明,最初似乎都是由于分工……最早的蒸汽机常常要用一个男孩看管,当活塞上升或下降时,交替着打开或关闭汽锅与汽缸之间的通道。有一个喜欢和同伴玩耍的男孩看到,用绳子把开闭这个通道活门的柄系在机器的另一部分上,活门就能自动开闭,不用他看管,他可以自由地和同伴玩耍。自从这种机器初次发明以来,最大的改进之一就这样由一个想节约自己劳动的男孩发现了……在分工最细的那些制造业中所使用的机器,大  部分最初都是普通工人的发明,他们每个人都从事非常简单的操作,自然要用心去找出完成工作的比较容易和比较迅速的方法。”
 
•    分工引出交换
由于有了分工,社会上就有了不同的产品和不同产品的
所有者。为了幸福生活,他们需要交换。我们假设社会上只有两个人A和B,两种产品,A生产食品,B生产服装,他们分别是食品和服装的拥有者,两个人要交换他们的产品才能生活。怎样交换呢?应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交换,A一天平均能生产食品和B一天能生产多少服装进行交换。谁也别强调自己产品的特殊,自己有什么祖传秘方或自己有什么特殊禀赋,非要多交换别人的劳动。说白了就是大约我一天的劳动交换你一天的劳动,谁也别装神弄鬼糊弄和你交换的人。社会就会富裕起来,也会公平起来。正如斯密说的:“由于分工,所有不同行业的产量成倍增长,在一个治理得很好的社会出现普遍的富裕,扩展到最低层的人民。每一个工人自己劳动的产品,除了供应自己的需要之外,还可大量产品可以出售;每一个其他的工人也完全一样,能用自己的大量物品交换他人的大量物品或其等价物品。他对他们的需要做出丰富的供应,他们也对他的需要做出同样丰富的供应,于是社会的所有不同阶级都变得普通富裕起来。”

六、结论
   我以前曾认为现代社会的特征是“人们上网追求心生活”现在看需要修改,改为:精细分工和公平交换是现代社会的特征。在现代社会,谁手上拥有的东西也不都全是自己生产出来的,都要和别人交换。高效率地做社会分工给你的事,然后和别人交换,于是你就有了衣服、食物、房子、车子、家具、手机……交换时凭良心,别沾别人便宜,否则会睡觉不安生,同时也注点意,交换时别吃了亏。



[ 阅读字体大小: ]
暂时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 不要忘了输入验证码哦!
作者: 姓名:    验证码: 
评论:

禁止表情
禁止UBB
禁止图片
识别链接
识别关键字
 
Copyright © 2018 杨子空间  网站管理 
Processed in 0.015625 second(s) , 9 queries
辽ICP备1801877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