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母亲87周岁生日。
早晨到早市买一斤大虾、一斤螃蟹、一条鲤鱼,几样青菜。
今天下班回家,我再买一把花、一个生日蛋糕就没我的事了。做是二侄的事,收拾是小辈的事。顶多还用我照照像。
给母亲煮面条。
给母亲300元,200是月钱,100是过生日钱。
大哥来电话问母亲生日怎么过,我说,在家过,能来的都来。下午我尽量早回来。
母亲和我一样,不主张过生日,如果没人想着,愿意和平时一样。我行啊,我可以告诉英和洋洋我不想过,也就不过生日了,但母亲就难做到了,儿孙多啊,有一个想起来了,一个电话就来一帮。那么多儿孙哪能不给老人过生日?
“君子不同而合”这句话用在母亲和英身上再合适不过了。母亲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妇女,英是新式妇女;母亲几乎没有文化,英受过高等教育,加上人们常说婆媳间有天然的矛盾,应该说母亲和英之间的差别很大,代沟极深,但她们从没有闹过矛盾,简直连出现矛盾的可能性都没有。
又得上班了,回来有空再打。
下午14:30请假回家给母亲过生日。二侄已到,正在厨房煎炒烹炸。听说小韩买生日蛋糕,我去家乐福买饮料和做四喜丸子用的肉。在家乐福买10支康乃馨。
母亲和英之间不存在谁好谁不好的问题,也不存在谁更好的问题。如果问我这样的问题,就像问我母亲和英同时落水,只能救一个人时你救谁一样,我很难回答。但母亲的好,和英的好还是可以比较的。
从英进我们家门,英没有一点让母亲不满的地方。这一方面是因为母亲的满足点极低,还没听说母亲对谁不满过,就是坏人,母亲也都说好。更根本的原因是英真好。母亲无论是我们去看望母亲,还是母亲住我们家时,英总是抢着干活。母亲对英的好感首先是从我父亲那里来的,因为我父亲总说三儿媳好,其次是她看我对英好,最后才是母亲在我们家住时的亲身体会。我在上海读书时,父母在我们家住过很长一段时间。母亲对英的印象就是在那段时间里定格的。只要一提起英,母亲总是说:“洋洋妈忒好了,没有那么好的了。一会也不闲着,上班回来,有点空就看书,看得眼睛累了,洗衣服,洗衣服就算歇着了,做饭的时候一点不用我,吃完饭,碗都不用我刷。”母亲从进我们杨家,从来都是她干活别人别人歇着,还没有过别人干活她歇着的时候。母亲或多或少带过洋洋以前所有的孙子、孙女,唯有洋洋是我们自己带大的。父母为此总想帮我们做点什么,可我们从结婚后一直自觉地反哺父母,从来没想要父母什么东西,让他们再帮我们做什么。每次母亲和我:“洋洋妈连碗都不让我刷时”,我总是对母亲说,英性子急,看你干活着急,她两把就洗出来了。现在看,英这么做也有点过分,做好事也不能过分,过分了对我妈不好,对英也不好。
英没有让母亲不满意的地方,母亲却有让英不满意的地方。首先是母亲几十年的节俭习惯让英受不了。母亲什么好东西也舍不得吃,给这个留着,给那个留着,直至东西放坏了,别人看了要扔了,她偏要吃。这种事情发生过多次,每次都弄得英很不满意。她虽然从未对我母亲表现出来不满,过后多次和我抱怨,我说母亲这一手我也知道,你扔的时候别当她面扔。在这类事上,我是向着英的,因为现在不是过去那种日子了,用不着什么都舍不得吃。你用的那点东西还不够让小人们生气的呢。其次是母亲
祝奶奶生日快乐,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祝您快乐!
发表评论 - 不要忘了输入验证码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