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非常没有主意的人,凡事都愿意听别人的,我总觉得别人比我高明。和别人一起出差时,从借钱到旅途的一切花销,到回来报销,我都一概不管。无论和我一起出差的是比我年轻的还是年近70的老教授,也不论是资历比我低的同事还是领导。和英在一起这1/4世纪,也像一次旅行,我一切都听她的。这25年,我对英说的最多的话不是“我爱你”而是“我听我英的”。我愿意过那种英让我干啥就干啥的日子,指示越具体越好,具体到下楼买袋酱油,买块透明皂才好,如果超过3样,我就要求英给我写个纸条,我好按单买,省得给人家落个一样两样的。忽然有20多天没有听到英的声音,英的指示,我还真有点不知道干什么了。虽然有头顶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我大方向不会走错,有英在时为人处事的先例可以依循,我还可以靠惯性滑行,但我还是觉得惶惶的,英,你何日托个梦来,让我从各种角度解一解,猜一猜我这段时间有什么做得不合你心意的地方,猜一猜今后让我干些什么?英,只有你知道,我是很喜欢析梦的。
英啊,你的梦何日到来?
早市买菜,买果子豆浆。
考虑二侄工作的事。
阅读全文…… 人是活在希望中的动物,希望是人的动力,人为希望而动。
今天看手机上的日历,觉得茫然,前面没有可盼望的日子了。真不知道没有希望的日子怎么过?从英前年12月6日手术病理确诊为胆襄癌晚期伴腹腔多处跳跃性淋巴结转移,医生说最多只能再活一年以来,我最大的希望是能够有医疗奇迹出现在英的身上,英能活过60;中程希望是英能活到我们的银婚纪念日,为此我无数次祈祷,因为英曾说过:“上帝再让我活4年,让我看到孩子大学毕业。”那一年是我们结婚后的25年。我想我们的双重父母都过了金婚,所以我希望上帝让我们过银婚,看到孩子大学毕业;我具体盼望过的日子是2005年春节,春节过后是洋洋的生日,以后是我们结婚20年纪念日,洋洋高考,2005年12月6日,以后是2006年元旦,2006年春节,接着又是洋洋的生日,我们结婚21年纪念日,2006年6月9日(英在医大的主治医生3月9日看过英的增强CT后认为英还能活3个月),这些日子我们都过来了,我的下一个希望日是2006年7月14日孩子放假,再下一个盼望英过去的日子是2006年7月24日(英在医大的主治医生1月24日看过英的骨扫描片后说英还能活6个月),这两个日子我没有盼到。
现在英走了,我前面没有了可以盼望的日子?什么日子都一样了,没有重要的日子了,一片茫然,时间和日子的概念轻淡到最低点。前面还有个五七,现在也不知是哪天,感觉是错不了,要到时再算。
阅读全文…… 只要是真理,迟早会被人认识到的,或者说最后会被人认识到的。 “女人最大的心愿是有人爱她”这是电影《尼罗河惨案》(the death of the Nile)结尾时大侦探波洛说的一句话。在和英相知、相处、共同生活的大部分时间里,似乎没有感到这句话有什么真理性,英患病后,我逐渐感到这句话的真理性。
阅读全文…… 凌晨醒未起时想到英多次说过小时看过几遍《红楼梦》,退休后还想再好好看看《红楼梦》的话,想着五七时给英送一套《红楼梦》,让英好好看看,相信英在那边会有很多闲暇时间。
我经常在英面前自诩自己的文学素养高,对此英很不服。英总是告诫我别低估了学理工的人的文学水平,英认为从总体上看,学理工的文学水平不如学文的,但学理工的文学水平高的可以比学文的还高。言外之意是她的文学水平不比我差。她的主要论据有两点,其一是她下乡时当过公社报导员,写过很多广播稿;其二是她看过好几遍《红楼梦》。对英的第一个论据我曾给过她相当尖刻的反驳,我说,哎呀,那算啥,是不都是“东风吹战鼓擂,吹起皮谁怕谁”那一套?从那英再也没有和我提起当公社报导员的事。对英的第二个论据,我啥话没有,因为她对《红楼梦》确实比我熟,结婚这么多年,英是我是《红楼梦》辞典,有什么《红楼梦》问题,记不准又不想翻书图省事时,一问英,她就能告诉我。有的问题,主要是人物关系,问了不止一遍,把英都问烦了。英读《红楼梦》是文革时期,那时正是记忆最好的时候,又没有别的书看,反来复去地看一本书,自然记得牢些。但英承认当时有很多情节看不懂,后来大了,逐渐懂了。在英的语汇中,《红楼梦》中的词汇很多,她经常使用“什么劳什子”、“气焰高低”、“没吃过猪肉还没看过猪跑”等《红楼梦》语言。英欣赏《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晴雯和尤三姐。《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英对社会的认识以《红楼梦》为基础融进了现代社会的科学和平等。
早市买菜。
带洋洋到中街体育用品商店买篮球和排球。
在兴隆大家庭买一只烧鸡10个炸鸡翅到大哥家吃中午饭。大哥炒了几个青菜,我下楼买了两瓶啤酒。大哥、大嫂、杨健、洋洋和我一起吃中饭,楠楠怎么叫也不起来,可能是晚上上网太累了。吃饭时,洋洋给他大爷、大娘和大哥都夹了鸡翅,他大娘和大哥都吃了。我下桌时,还剩半只烧鸡三个鸡翅,三个鸡翅两个在盘子里,一个在大哥的菜碗里,下桌前,我对大哥说,这两个没动的给楠楠留着,这个你得吃了。大哥说:“吃了,吃了。”
阅读全文…… 孩子回来了,署假怎么过?我和很多亲朋好友打过招呼,如果他们出去玩,告诉我一声,我兴带洋洋去,但最想的还是让孩子去趟欧洲。去欧洲可以一次看很多国家,更开眼界。去年高考接到通知书后,我就想让洋洋去欧洲,我家过去的邻居李丽姐在旅游局工作,我要来一套祥细的出国旅游资料,无奈洋洋不去,那时的洋洋不听我的话,现在比较听我的话了,看他能不能听我的。只要他愿意去,就让他去。即便这次不去,我也应在他大学期间让他出国看看,我认为出去看看很有必要,花这个钱是值得的。英在,我也有这个想法。英不在了,我的这个想法更强烈。母爱是无法替代的,能替代的东西就不贵重了,这我知道得非常清楚,英走了,除了我本应给孩子的那份关爱之外,还应尽我想像地再给他一份来自他妈妈的爱。具体怎么做,还没有想好,也没有模式,我这个人干什么事也没有事先的计划,一切凭临场的感觉。但我想到英不在了对孩子关爱的一个简单模式就是给孩子加倍的关爱。比如,想给他100时给200,过去用三分心思关心他,现在用六分。不知双倍的父爱能不能等于父爱+母爱?我知道不论我怎么做也替代不了英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但这不能成为放弃的理由,恰恰相反,应是再加努力的原因。
英可以放心,我会对孩子比以前更好,至少在物质上如此!现在,他除了是我的儿子,还是你的化身。
早市买二斤排骨,两元钱馒头、花卷。买了一个网球拍,五年前,我曾买过一个好拍,球还有,这样,我们可以打网球了,今年署假应让孩子学学网球、游泳和开车。至少都会点,有个感性认识。
早市回来接着上网,看了一下今天网页的PV,第一位是辽宁,第二位是美国,第三位是加拿大,第四位是新西兰,第五位是宁夏,除辽宁外,后四位都有些出乎意料。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