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最好的鄂眉
鄂眉大姐是我们专业数学最好的同学。我们这个专业是文科中学数学最多的专业,文科的学生本来数学就差,再加上我们大多是文革中上中学的,没怎么正经八摆上过多少课,数学差之又差。而鄂眉大姐是老高中生,又当过中学数学老师,数学比我们好多了。第一学期上高等数学时,鄂眉大姐经常在课下辅导我们两个班的同学,我倒没有直接问鄂眉大姐什么问题,但别人问的时候,我跟着听过,也间接受过教益。我现在还记鄂眉大姐给我们讲题时,特别循循善诱,引导大家通过已知的逼近未知的,总爱在解题过程问:“这对吧!”问时眼睛看着我们,两只手还向下一摊,直到最后结果出来。
阅读全文…… 我至今还留着一段摄像带,录的是孩子高一第一学年期末考试得了全校第二后回家和他妈在一起的情景。这是孩子上中学以来我们家最高兴的场面。由于迷恋足球和篮球,总买球报偷着看,洋洋初中读得并不好,中考成绩不高,勉强考进同泽高中,全校排名在500名以后,糟糕的考分使孩子着实上了几天火,蔫了好一阵子。上高中以后,孩子真使劲了,第一学年就打了个翻身仗,从全校500名以后考了个全校第二,孩子也高兴,英也高兴,英说话算话,当时给孩子1000块钱,英和洋洋半躺半坐在床上,兴高采烈地说着那次期末考试的事,说着以后怎么学。洋洋手拿着钱,漫不经心地像在摆弄扑克牌,眼睛自始至终也没看钱一眼,兴奋点全在考试上,和他妈说得那个欢啊,英也特别兴奋,一会问孩子:“这回可知道怎么学习了吧!”,“这回尝到学习好的甜头了吧!”一会告诉孩子,一回考得好不算好,总考得好才行。英最高兴的是孩子通过这次考试建立了能学好的信心。我当然也高兴了,悄悄拿出摄像机把母子俩这个高兴的时刻录了下来。这段录像极其真实,因为他们俩太高兴了没有注意到我在录像,没有任何甫士,非常的自然。
看着他们母子那么高兴的样子,我想起孩子刚从医院抱回家时,孩子在床的里面躺着,英挨着孩子躺着的情景,那时,我经常呆呆地看着床里躺着的一大一小俩个人,心里想,他们是那么可爱,这可是世界上我最爱的两个人啊!可惜当时我没有摄像机,没有留下一段录像,留下的几张照片也很小,还是黑白的。
从孩子出生后,我见英那么喜欢孩子,就故意问英,你第一喜欢孩子还是喜欢我,英想都不想就告诉我,第一喜欢孩子,第二才是我。我听英这么说,一点也没感到沮丧,而且真心愿意她这样。孩子会说话后,我也问过孩子,你跟妈第一好,还是跟爸第一好。孩子一贯的回答是跟妈第一好。我听孩子这么说,从来没反驳过他,也没有一点不高兴。但总告诉孩子:你心里这样想行,和我这样说也行。但别人问你爸好还是妈好时,聪明的孩子要说都好。
阅读全文…… 平等观念在我脑海里盘旋千遍万遍了,我也就这一观念借过不少书看,也多少次谈论平等观念,但还是做得不如英,给我的感觉是英也没特意想过这个问题,也没专门看到这方面的书,更没有谈论过这个问题,英的平等待人仿佛是与生俱来的品德,就像呼吸一样自然。
英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外边都是一贯地平等待人。从来没有见过英见了VIP就热情起来,见了不重要的人就不热情的现象。英见谁都是一个样子,她能与乡下来的农民和国内外名牌大学教授们同样地平等地交谈,而且两种场合穿的是一样的衣服,态度和语气也完全一样的不卑不亢。
谁到我们家英都一样的招待,不管是乡下的农民来,还是大学教授来,或者是其他VIP来,英都一样地收拾房间,一样地化妆,一样地换一件正式一点的服装。更为可贵的是无论谁来也看不到英的情绪有一点波动,激动,焦急地等待或是不耐烦,巴不得别来,来了快点走。如果到我们家的客人在我们家吃饭,无论什么人,英的招待标准都是一样的,不因为是VIP就好一点,是一般客人就差一点。我也有平等观念,从来不敢在人格上歧视任何人,无论他或她从事什么职业,有什么样的肤色,但和英比,在平等待人方面还是有差距。如果是VIP或漂亮女性,我就更注意一点自己的形象和言行,情绪也比较HIGH,如果是一般常来的人,我就随便多了,有的不洗脸也敢见。留客人吃饭的时候,英能做到谁来都一样,而我稍有“看人下菜碟”之嫌。
阅读全文…… 英是一个行为主义者,是一个用行为说话的人。和英相反,我是一个空谈家,一个说得多,做得少的人。就关爱孩子而言,我不觉得我比英想的少,但英想的多是实际一点的事,我想的多是不实际的事,不管怎么说,就想着孩子来说,就算我和英想得一般多吧,或者假设爱孩子的心理是一样的,在这个前提下比较具体的爱法就会更明显一些。
英爱孩子主要表现在行动上,我爱孩子主要表现在嘴上。从孩子出生,英就一直用行动无微不至地照顾孩子,除了有限的几次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会议外,英没有离开过孩子,孩子是英一手带大的,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切都是靠着英的心到手到。以上中学这段时间为例,几乎没有一次是我起来给孩子做早饭,都是英做,英不但给孩子做早饭,还给孩子打洗脸水,挤牙膏,洗眼镜,准备该换的衣服,想着该带的东西,为孩子开门,把孩子送出去,还在门口嘱咐当天应该注意的事。我一般早晨就是吃饭、上班或者是睡懒觉。晚上孩子回来了,在父爱心理驱动下,我总爱对孩子说,爸也喜欢孩,孩想吃点啥,爸给买去。我很少给孩子做饭洗衣服,替孩子想着各式各样的事情。孩子英买过各种养育孩子,照顾孩子的书,看着这些书,英把孩子带大了。英曾很自豪地说,孩子这么多年基本上没上过医院,有点小病都是我看着书给治好了。在带孩子上,我只是英的助手,什么事都是英说了算。
可以肯定,我从现在起一直努力也改变不了孩子头脑中“妈妈比爸爸好”的思维定式,但我不能因为赶不上英了就不努力了,我还得尽力,尽量缩小我和英在关爱孩子上的距离。如果是别的事,这么没有希望我也就放弃了,但这不是别的事啊,这是我儿子啊,明知赶不上英也得赶。
阅读全文…… 和英在一起的最后19个月,精神和身体都一直面临巨大的压力,真有一种攥着的手一松开人就会倒下的感觉。英走后,身体的压力解除了,精神上的压力也逐渐解除。应该说现在很轻松了,然而,一种失落感也随之而来。想起米兰昆德拉的小说《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在复旦时,我也看过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现在我真体会到了“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我有一种失重的感觉 。英在的时候,我从来没有这种感觉。多亏我现在还有母亲,还有儿子,还有工作,还有一张网,不然真不知道怎么过了。
中午吃饭的时候,院里的几个同事说我有这有那,我说我什么也不想有,只想有英。
午饭后到瀚宇宛家中休息。到这里比在市内的家还想英,因为这里更静,就我一个人;也因为这里到处都是英的照片;还因为急着忙着装修就是为了英能到这里住住,英一天也没到这里住过。每次想到这一层,都觉得心痛。所以到这个家更想英。这个房子洋洋住可以,我自己住也可以,和同性别的人来住也没有问题,就是不能领女人来这里住,否则没脸见英。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