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爱
朝阳的古生物化石堪称世界第一。今天上午我们参观的第一站就是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看到了1.4亿-1.2亿年前晚侏罗纪由于火山爆发形成的各种珍贵的生物化石。
在一块鸟化石前,解说员说,鸟形成化石的可能性是万分之一;这块化石保存下来的可能性为万分之一;而保存下来的这块化石被发现可能性又是万分之一,足见这里每一块化石陈列品的稀缺和珍贵。
这里有块蜻蜒化石,轻薄的四片羽翼清晰可见;这里有块蚂蚁的化石,蚁腿栩栩如生;这里有一块恐龙化石,是一只恐龙睡着的时候遇到了火山喷发,这块化石中被命名为“寐龙”,恐龙的睡姿保持了一亿两千年。这个博物馆的化石获四项吉尼斯世界纪录,中华古果是最古老的被子植物,原始祖鸟是最早不会飞的鸟,辽宁角龙是最早的新角龙类恐龙,千禧中国鸟龙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长羽毛恐龙化石。在这个博物馆的全部化石中,给人印象最深的不是号称“地球第一朵花”的“辽宁古果”,也不是有“世界第一只鸟”的“中华龙鸟”化石,是一块名为“永恒的爱”的鹦鹉嘴恐龙化石。走进这个名为“永恒的爱”展厅,虔敬的心为之一振,强烈的音响把我带进韩红和孙悦演唱“美丽的传说”的境界,这是一块1.2亿年前的两只鹦鹉嘴恐龙化石。两只恐龙,一只是雄性,一只为雌性,在火山喷发、天崩地裂的一瞬间,雄性恐龙扑到雌性恐龙身上,他们死在了一起,火山灰为他们的爱定格,他们临死时的姿态保持了1.2亿年。据说永恒的爱是情死,即两个相爱的男人和女人在他们最爱的时候抱在一起死。这两只恐龙的情死早于人类1亿年,为人类做出了爱生死不离的榜样。
阅读全文…… 我从小就喜欢北陵,这一情结越绾越大,越系越紧。
儿时的北陵是一个童话世界,是一片迥然不同于城里的郊外景象。记忆中第一次到北陵是一位邻居大哥带我去的。一辆自行车,前面驮着我,后面驮着他弟弟。北陵里的石街、石马、红墙、苍松、古楼并没有给我留下多少印象,倒是那湖中的水,塘里的青蛙,柔柔的水草、弯弯的小路,车辙里清彻的水中游动着的蝌蚪令我留连忘返。哇!简直是到了另一个世界,小人书中的世界。那时我根本不知道这就是北陵,长时间坐在车架上,脚好麻哟!
小学时代的北陵是一个快乐的世界,一年一度的北陵春游,古松下的野餐,旷地里的游戏,同学们手里的汽水、面包,脸上的喜气令人回想。和学校里的刻板气氛相比,北陵是一个儿童乐园。那时,我印象最深的是北陵的蚂蚁特别大。而出了北陵,谁要是知道坐哪路车能回家,差不多就是班里的英雄了。
中学时代的北陵是一个古代的世界。走进北陵就像是走进历史,颇有一种神秘异样的感觉,时刻感到古人精灵的临近。这时,最欣赏她的,不是陵中的建筑,而是陵墓的历史,那 不太久远的历史,隐约中有一股沧桑感和距离感笼罩心头,混杂着一种蒙蒙胧胧,自不量力的英雄崇拜。这时,我已经开始比较努尔哈赤、皇太极谁更伟大。有一种大丈夫当如是的气概和一种生不逢时的感叹。还有,去北陵里很容易发现女生和男生在学校里不易暴露的秘密。
大学时代的北陵是一个真实的世界,她的全部面目已一览无余。这时我最恋的是她那清澈的湖水和林中的小路。难忘那湖中野浴,湖中泛舟,更难忘那灼热的阳光和阳光下女生的笑脸,男生们多半是装出来的翩翩君子风度。也难忘和同学走在松间的小路上,诉说自己的观点与抱负。
阅读全文…… 中学的最后一个寒假,自己一个人回了一次故乡。我的故乡大白头村是河北省沧县一个普普通通的村庄。村子里的大多数人都姓杨,是我的本家。一个偶然的机会,在祖父尚存的旧书堆里,看到一本手抄本诗集,那一笔笔小揩字,工整、漂亮,和印出来的一样,更让我惊奇的是那充满乡村气息的一首首优美的田园诗。我爱不释手,吟咏起来。印象最深的几首是:
之一,《瓜畴》
两三游女到瓜畴,低语无人可暗偷。
阅读全文…… 故乡的自然人文景观中最值得誇燿的是杨氏始祖的墓园了。墓园座落在村子东面,水塘对岸的一块空地上。在四排葱郁的松树中间有一片开阔的墓地,墓地的左边有一棵很大的杜梨树。整个墓园的色彩以土黃和翠绿为基调,因为是墓地,有些静穆的气氛。
在始祖墓园立祖的是我们大白头村最老的一位老祖母。在这片墓地里,只有这位老祖母的坟前立着石碑,碑文是19代孙,村里写字最好的杨志文写的。正面是:“杨氏始祖之墓”六个大字,背面是:“杨氏始祖原籍河南,明永乐二年由河南洛阳迁至此地。”几个字。我们更老的老家是河南洛阳,据说大白头杨氏是宋朝名将杨业杨老令公的后代,永乐二年是公元1404年,祖先到这里落户快600年了。为什么是老祖母立的祖呢?老祖父呢?据村里同族的老人们说,当初的老祖父哥俩到白头来的,后来其中的一个又回洛阳了,我们的老祖父在这落户了,最后一次回洛阳死在那里了,所以,这里的后人就把老祖母立祖了。老祖母的儿子,死后埋在老祖母的脚下,孙子埋在儿子的脚下,就这样,一直埋了十多代,实在埋不下了,才到别处另埋。这样,这块墓地里埋的是大白头村杨氏祖先的前十几代先人。十几代人去逝后这样有序地埋在一起,在这个地球上都是少见的。我们大白头村杨氏家族600年间并没有出显赫的高官,也没有出富甲一方的大商人。据说最高官员是民国年间出了一个河间县长。能在长达600年的时间里保存好祖先的墓园,靠得是杨氏后人的敬虔和齐心。村里有个传统的习俗,每年大年初一,所有大白头各门杨氏族人都要到这块墓地祭奠共同的祖先,每年初三,外村的杨氏后裔也来祭奠这个墓园。文化大革命那么无法无天的十年,也没有谁敢动这块墓地。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