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巧不书    影集   教学   留言   聊天   国学   宋词夜话  
首页 - 读书 - 著作 - 辞典 - 诗选 - 对话 - 演讲 - 评论 - 日誌 - 悖论 - 书画 - 情感天地 - 雪泥鸿爪 - 闲情雅趣 - 管理茶座 - 经济学吧  
站点日历
73 2024 - 5 48
   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31


站点统计

文章搜索

 标题   内容

管理学与经济学的同源性研究
未知 从工业社会到知识经济社会管理的十大变化   [ 日期:2006-01-23 13:10 ]

       杨兆宇

 

从农业经济社会到工业经济社会,管理发生一系列重大变化,从工业经济社会到知识经济时代,管理还将发生一系列重大变化。这些变化有的已经发生有的将要发生,充分估计这些变化,对人们搞好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本管理有重大的意义。本文认为从工业经济社会到知识经济时代,管理将发生十种主要变化:

一 .价值取向:从资本到知识

管理是一种资源整合范式(paradigm)。[1]管理的价值取向是由管理所要整合的主要资源决定的。管理的重大变化通常是由管理价值取向改变引发。在工业经济社会管理整合的数种资源中,核心资源是资本,而在知识经济时代中管理整合的核心资源是知识,或者说,工业经济社会的管理是以资本为价值取向的管理,知识经济时代的管理是以知识为价值取向的管理。这是从工业经济社会到知识经济时代管理的最大变化,这个变化为管理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空间,本文谈及的其它的变化或多或少都和这一变化有关。

为了说明这一变化,我们首先分析资本和知识的不同,然后再说明这种不同所导致的管理上的变化。

资本(Capital)是能够购买任何生产资料的生产要素。庞巴维克认为:“资本是迂回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出现的中间产物的集合体。”[2]这些中间物包括厂房,机器设备,办公楼,原材料等等。知识“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3]国际经济合作发展组织《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报告把知识具体地分为四种:即”知道是什么(know-what)”,”知道为什么(know-why)”,”知道怎么做(know-how)”和”知道谁(know-who)”。[4]知识和资本是两种性质非常不同的资源。首先,知识是一种可以分享的资源,某人的知识给了另外一个人或一些人并不减少某人的知识总量,资本不具备可分享性,某人的资本给了另一个或另一些人就会减少某人的资本;其次,资本是有形的,资本是指物质生产资料,而知识是无形的,它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之中;再次,资本遵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而知识不遵从经济学的这一基本规律。最后,资本是一种迂回的经济资源,而知识是一种直接的经济资源。

管理的核心资源从资本到知识的转变必然导致管理价值体系发生重大变化。知识经济社会不再以物质资本为核心,取而代之的,将是知识价值。知识价值是”资本”化的信息,即能够产生创造新价值的信息。知识价值和信息的关系,犹如资本和金钱。对资本的管理是对有形物的管理,对知识的管理是对无形物的管理;对资本管理注重的是财务管理,对知识管理注重的是知识产权的管理。

在工业经济社会的产权制度中,主要是对物产的控制发展而来的。在工业社会,知识虽然也是力量,但还不是主要的生产力,知识更多地被人们视为共享财富,因此没有让产权制度对它加以特别关注。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价值开始占据优势,因此围绕知识产权的制度安排也必然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二. 管理者:从福特到盖茨

工业经济社会的企业家代表是亨利·福特(Henry Ford,1863--1947),而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家代表人物是比尔·盖茨(Bill Gates,1955-- )。审视从亨利·福特到比尔·盖茨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出从工业经济社会到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家发生的主要变化。

亨利·福特是工业经济社会企业家的杰出代表,工业经济社会的代表性产品是汽车,福特刚好从业于汽车制造,工业经济社会的生产是大量生产,福特正好是流水线大量生产技术的首创者。从1903年到1945年,他长期担任福特汽车公司的总经理。无论是在生产技术上还是在管理上他都是走在工业经济社会最前列的人。“享利·福特在生产和管理上的最大成就是把科学管理原理应用于生产,首创了流水线大量生产方式。”[5]对流水线的管理是工业经济社会管理的样板。这种管理的特点是制度刚性和物质刺激。

和福特相比,盖茨作为企业家,有以下几个特点:

(1)全球视野

福特的视野是国内。他的理想是使每一个美国家庭都有一部汽车。而盖茨的视野是全球,他的理想是地球上每一个人都用上微软开发出来的产品。

(2)持续创新

应该说福特就是一个很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他发明了流水线并不断地改进它,他在人事管理方面也有所创新,但受历史的局限,福特的创新精神和今天的盖茨相比还是有相当大的差别。比如福特认为黑色的T型骄车会永远流行,盖茨不相信任何版本的软件能够永远流行,所以每周都有新产品推出。

(3)重视智力

流水线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可以将就人才,一个健康的人,在流水线上都可以成为熟练工人,所以福特重视的是人的体力,一个工人只要健康的身体就可以保持流水线上的劳动生产率,而盖茨重视的是人的智力,对体力的重视已下降到很低的程度。

(4)重视教育

福特也重视人才,重视教育。对工作中有发明创造的人,他总是当众赞扬并大把地给钱,他的工厂里就有职业学校,但福特对人才和教育的重视仍无法和盖茨相比,福特注意的是通过高薪在社会上招收熟练工人,而盖茨已把触角伸到了高中。

管理者从福特到盖茨的变化说明知识经济时代的管理者受过更好的教育,更年轻,更善于与人沟通,“更具有独立能力,更加雄心勃勃,更乐于卷起袖子创造更美好的未来。”[6]

三 管理对象:从工人到职员

农业经济社会的主要管理对象是农民,工业经济社会的主要管理对象是工人,知识经济时代的主要管理对象是职员。从工业经济社会到知识经济时代管理对象发生的变化比从农业经济社会到工业经济社会管理对象发生的变化还要大。和工业经济社会的工人相比,知识经济时代的职员有以下变化:

(1) 流动性更大

由于工作的目的主要是自我发现和多方面的自我发展,职员将要求丰富多采的工作环境,内容和方式,因而希望在职务,工种,专业等方面进行流动。

(2) 经济上更富裕

职员的收入很高,经济上更富裕,很多人持有本公司或其它公司的股票,和传统意义上的工人相比,他们已经不是一无所有的无产阶级,而是中产阶级。

(3) 科学文化水平更高

职员一般都受过中专以上的教育,在公司中大多从事脑力劳动。由于知识经济社会新的知识不断出现。任何职员要跟上知识爆炸的时代,参加工作以后也必须不断地学习,所以他们的科学文化水平更高。

(4) 有更多的空闲时间

职员比工人有更多的空闲时间。除了每周固定工作时间的缩短之外,虚拟办公,特别是其中的在家办公还会使职员节余大量的时间。

(5) 更多地工作在服务业

工业经济社会的工人大多工作在制造业,工作在工厂的流水线上,知识经济时代中的职员大多工作在第三产业;工业经济社会使用的主要是工人的体力,知识经济时代主要使用的是职员的智力,“过去强调的是体力上的疲劳,现在强调的是精神疲劳。”[6]

管理对象的上述变化要求管理的方式方法做相应的变化。这些变化我们以后还有更系统的论述。

四.管理目标:从一维到多维

管理目标随着管理价值取向的变化而变化。工业经济社会的管理是以资本为价值取向的,管理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赢利,知识经济时代的管理目标将是多维的,不仅要考虑赢利,还要考虑社会、环境、信息、政治、经济、道德等各方面组成的综合标准。一个成功的企业将在保证自身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对职工的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成为经济职能和社会职能并重的组织。亚当·斯密认为,人首要关心的是已知的自我利益。建立在这一定义基础上的工业经济社会管理理论的实质,“是利用人的这一特性或弱点对人的操纵以及使用刺激手段诱使人们按照“我的方式”行事。”[7]

在知识经济时代,亚当·斯密的论断虽然不会完全过时,但需要加以修改和补充。“追求更高层次需求的人们将会发现,自我实现完全离不开他人的实现,降低他人的价值等于降低自己的价值。这就导致了管理的本质从自我中心转变为我-你-他的共同利益,按我-你-他的共同接受的方式,实现我-你-他共同确定的目标。”[8]

知识经济是分享经济、合作经济。正因为我们今天所处的社会是一个高度复杂的巨大系统,其中人与人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合作与协同成为社会的主要工作方式,在知识经济社会里管理上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者是否有发展合作关系,满足世界市场需要的能力。随着工作方式的多样化,越来越多的工作在家中进行,管理者必须发展一种帮助员工实现个人目标和公司目标的管理方法。

管理目标从一维到多维具体表现在从管理者满意到顾客满意,投资者满意,员工满意,社会满意和管理者五个方面的共同满意。

五.管理手段:从文书图表到互联网络

工业经济社会的管理手段是甘特图、流程图、卡片。知识经济时代的管理手段是互联网络(INTERNET),虽然管理手段发展到80年代末,已经很先进,融入了相当多的信息手段,但这些手段只是限于企业内部的信息技术,“隶属于CIMS的CAD/CAM/CAE,随着网络数据通信的重要性的日益突出,管理实践中的以‘光速商务流’(Commerce At Light Speed,CALS)为代表的,建筑在信息网络技术基础是的管理方式乃至管理体系的相继出现和应用,是管理的一大重要变化。”[9]

INETRNET是一个世界范围内电脑网络的网络(network of networks)。它联接着最简单的个人计算机和最复杂的超级计算机。由于它与高悬在我们头上的卫星之间有直接的联系,它的范围已大大超出了地球本身。INTERNET允许你在一定限度内向任何地方任何人发送或获取任何数字化的信息。

每一家企业都发现互联网络的环球网是向客户、合伙人或投资者传送信息的极好的方法。把同样的技术用于企业内部--通过内部网--可以明显地改善内部的通信联系,揭示隐蔽的信息,并改进组织结构。

内部网可以取代其它形式的内部通信联系,其中包括通常的计算机系统,费用既便宜,功能又强大。内部网最明显的优点之一是采用它之后就不用纸张了。因为环球网浏览器可以在任何一台计算机上运行,任何一个员工都可以看到同一条电子信息。内部网还可以发挥远比上述这些更为重要的作用。这种网能以同样的方式向每个计算机输送信息,因此能够起到计算机和软件制造商经常许诺但从未兑现的作用:把公司内的计算机、软件和数据库集合成一个单一的系统,这样信息无论在哪儿,员工都能找到。

正像全世界的千百万计算机互相联通这个简单的行动激发了互联网络革命一样,通过内部网把一个公司内部所有信息孤岛连接在一起正在引起一次前所未有的大协作。史蒂夫·乔布斯说:”内部网把公司内各部门之间的墙壁推倒了。”[10]

在实业界,工程师和办公室工作人员都建立了自己的主页面,并使公司的其他人都能了解到他们主管项目的细节。

有了内部网,公司的结构将发生演变,如果通信系统足够良好,公司就不需要设立那么多管理层,作为上下级指令传输链条上的中间管理人员,现在已不再显得那么重要了。

由于信息高速公路为寻找和利用外部资源提供了便利,许多公司最终会变得越来越小。互联网络对企业管理的影响还表现在办公模式的变化上。进入90年代美国白领的工作环境悄悄发生着一场深刻的变革。(开放式办公室,就像在家里一样。)宽松自由,便于交流的办公环境。工作人员不必坐班,哪里有生意就到哪里工作。他们在家里或在外面忙碌,通过寻呼机、手机、传真机或是电脑和调制解调器与公司保持完整的联系。员工可以选择任何一天到办公室上班。办公室面积可以减少一半。新型职员需要的是在办公室里找到一种个人和公司之间的平衡。

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强调速度,是借助先进电子手段的高速竞争。在90年代初计算机信息处理能力快速提高的大背景下,互联网络在90年代中期日趋成熟,在应用上进一步商业化。

六. 管理方式:从刚性管理到柔性管理

工业经济社会的管理是刚性管理,知识经济时代的管理是柔性管理。刚性管理强调的是“以规章制度为本”是一种机械的,非人性化的管理,其结果是不能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有悖于“提高生产和工作效率” 这一初衷。柔性管理的本质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也可称之为“人性化管理”。它是在尊重人的人格独立与个人尊严的前提下,在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向心力与归属感的基础上所实行的分权化的管理。[11]刚性管理靠的是制度,而柔性管理靠的是习俗。

管理和技术是密切相关的。工业经济社会的技术是刚性的,钢铁,机器等的制造,能量和力的充分爆发和使用都带有刚性的特点。所以工业经济社会的管理也带有刚性的特点。知识经济时代的技术是柔性技术,芯片、通讯、程序及其所合成的各类高级系统都带有柔性的特征,所以知识经济时代的管理也带有柔性管理的特征。

从管理的对象看,工业经济社会的主要管理对象是资本,而知识经济时代的主要管理对象是人,工业经济社会重视的是财务管理,而知识经济时代重视的是人力资源管理。在知识经济时代里,人类摆脱了对体力和资本的过分依赖,智力活动对生产的作用越来越大,应用知识、添加创意成了经济活动的核心问题。人是知识的载体,没有人,就没有知识。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

只有人是能动的,无论多么先进的设备也不会自我更新,过一段时间就会过时,而人却能通过不断的自我更新,不但使自己也使设备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

工业经济社会的管理是以资为本的,由于资本是机器设备,厂房,原材料等生产资料的货币形态,说到底还是物本。知识经济时代的管理是以知识为本的,人是知识的载体,所以知识经济时代的管理最终是以人为本的。故资本和知识是一个物和人之间的问题。资本和知识以何者为本是一个物和人以谁为本的问题。工业经济社会是一个物本的社会,只不过物在工业经济社会采用了它们的一般等价物资本这种形态。工业经济社会里的管理首先考虑的是财务指标,主要是投资回收期和资本报酬率。知识经济时代以人为本,人是最重要的财富。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如何尊重人、关心人、培养人、信任人、如何为员工的成长和实现自身价值创造条件,如何使员工和企业融为一个整体,将是知识经济时代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

七. 管理组织:从工作型到学习型

工业经济社会的企业是一个工作型的组织,知识经济时代的组织是一个学习型组织。在工业经济社会里,人们只要按照事先设计好的工艺流程和工作制度工作就可以了,变化是缓慢的、容易适应的,学习的重要性并不突出。在知识经济时代里,由于技术,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知识量的急剧增长,只有不断探索,不断学习,不断地更新知识,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今后的5年里,工业国家的人中4/5的人的工作方式将与50年前不同。到2000年,3/4的员工必须接受新的职业培训或学习新的技能以继续从事原来的工作。 而且,知识经济时代的学习,“不仅仅是企业中个别人的学习问题,而是把整个企业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地学习的组织。”[12]圣吉在这部划时代的著作中不仅要求组织成员终身学习,不断充实新知、自我超越,强调系统思考和企业组织内知识整合的力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很难保持永远处于优势地位。为了适应环境,使企业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势头需要不断地学习。学习是企业生命力的源泉。

学习型组织的真谛不仅仅是获取知识和信息,同时高度重视建立共同的愿景和改善心智模式。因为“一个缺少全体衷心共有的目标,价值观与使命的组织,必定难成大器。”[13]不改善心智模式,也影响人们了解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圣吉认为,“当团体真正在学习的时候不仅团体整体产生出色的成果,个别成员成长的速度也比其它的学习方式为快。”[14]

八.管理结构:从等级制到网络状

工业经济社会的管理机构是建立在传统的权威和等级制度基础之上的金字塔式结构,知识经济时代的管理结构将是建立在约定关系和个人理解基础上的网络状结构。

知识经济是信息经济。约翰·奈斯比特告诉我们:“信息经济同等级制很不协调。刻板的等级制结构使信息传递速度放慢,而信息经济非常需要信息传递得更快更灵活。”[15]等级森严的金字塔式的管理系统是因为我们需要掌握下属的去向以及他们的任务完成情况,而有了计算机的帮助,我们可以用平行联系的方法重新设计我们的组织机构。

知识经济是直接经济,知识经济时代的管理是直接管理。直接管理是“有高度鉴别力的领导者,越过中场,直接与有创造力的眼睛和大脑对话。”[16]

决策权将从个人转移到集体,下放到与该项决策关系最为密切的那一级;将建立与工业经济社会的雇主与雇员间讨价还价式的谈判或对话性质完全不同的正式的听取职工意见的法定程序;遇有特殊问题,临时组成专家顾问团进行咨询。

工业经济社会的企业结构是外壳坚硬,内部层次分明的金字塔。一个处在中层的业务部经理既受到来自最高领导层的利润额、生产指标、销售量、质量等的压力,又受到来自基层改善工作条件、增加收入等的压力。未来的组织结构将是一个软性自由体,其外表是一层透明的,可渗透的表皮,分隔内部各层次、部门之间是同样性质的薄膜,各级管理人员透过表皮或薄膜与外部的个人及团体发生双向交流。

从工业经济社会到知识经济时代管理层次会大大地减少,这主要是由于信息网络化,使主要承担上下之间信息沟通联络的中间管理层失去应有的作用。管理层次的扁平化会大大地提高组织效率和应变能力。以微软为例,从比尔·盖茨到最基层员工只有5 个管理层次。

九. 管理文化:从一元到多元

管理文化是“一个组织体的职工所共同持有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习惯。”[17]管理活动是人们有意识的活动,必然受人们价值观念、伦理道德、行为准则和社会风俗的影响。管理活动与不同的文化相结合,形成不同的管理文化。

工业经济社会的管理文化基本上是一元的,即管理是在一种文化背景下进行的,如美国的管理文化强调个人价值、强调制度、理性决策技术和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等等,日本的管理强调和谐的人际关系、上下协商的决策制度、员工对组织忠诚与企业的社会责任等等。知识经济社会的管理文化是多元的,是融合了不同管理文化的管理文化。管理文化上取长补短、相互融合是管理变化的重要方面。

管理文化的多元化是知识经济时代出现的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引起的。知识经济是全球一体化经济。在知识经济时代,人类一定能够实现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资源,即人类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哪里成本低就在哪里生产。毫无疑问,这样对人类来说是最为经济的,是最有效率的。要实现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资源,就要面对多种文化的碰撞冲突问题,就要进行多元文化的管理。和一元文化的管理相比,多元文化管理具有下列基本特征:

(1) 复杂性

这是多元文化管理比一元文化管理带普遍性的特征。因为多元文化管理比以往的管理又多了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文化冲突需要协调。

(2)高超性

一般地说,跨文化企业,无论是合资企业、合作企业,还是外商独资企业,管理水平要比企业母国的管理水平高,这些企业常常是当地企业的管理楷模。

(3) 世界性

多元文化管理是一个世界性的话题,并不特属于某一个国家和地区。强调世界性不一定要抹杀民族性。它追求共识,在共识中融合各种管理文化。

十.管理边界:从清晰到模糊

工业经济社会的企业基本是在一国或多国经营的,其经营的范围有一个大致的边界。在知识经济时代,虚拟企业(vitual enterprise)成为企业的主体,其经营范围是全球。无论企业是否意识到,它实际上已经参加了全球化的竞争。全球化的竞争向每一个企业提出了“要么第一第二,要么被淘汰”的严峻挑战,同时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巨大空间,每一个企业都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发展的途径。

无国界经营要求企业把自己的战略视野从一国或多国扩大到全球,从全球战略的高度,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首先,企业要研究全球市场需求动向,研究各国、各地区需求的特点,研究强劲对手的状况,研究如何适应全球市场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同时,也要研究如何充分有效地利用全球资源,尤其是先进技术资源,寻求国际间多种形式的企业联合,以增强自己的实力。无国界经营或者说全球化经营有强强联合的趋势,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以大企业为轴心的时代。

其次,无国界经营,要求企业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和危机感,一方面从世界水平的高度,努力创造达到国际标准的一流产品、一流服务、一流管理;另一方面,则应努力发掘自身的优势和特点,集中力量创造相对优势,寻求自己应有的位置和发展空间。

再次,无国界经营特别注意企业的形象和产品的品牌。企业形象是企业经济技术状况和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是企业文化、价值观念的形象体现。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企业的无价之宝。像IBM、Microsoft这样的公司在世界各地都给人一种一流的形象。产品的品牌是企业产品的象征,也是企业的重要无形资产。目前世界上最著名的品牌如CocaCola,Marlboro的市场价值都达到几百亿美元。

 

[1]沈铭贤:科学精神与现代文化,载超越挑战与应战,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 P202。

[2](奥)庞巴维克著:资本实证论,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P10。

[3]OECD.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 in the Knowledge--Based Economy.1997[22]吴季松著:知识经济,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版,P16。

[4]孙耀君:西方管理思想史,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P134。

[5]理查德·杰尔著,陆玲妹等译:着牛仔裤的一代。创业者文摘,1987年第六期,P19。

[6]Tom brow,Sweatshop of the 1990s,Management Review/August,1996,P13.

[7][27]郑鹿年编译:21世纪的管理人才,创业者文摘,1987年第六期,P3。

[8]陈胜群:网络时代的CALS与管理科学的新课题,经济管理,1998年第五期,P50。

[9]余绪缨:柔怀管理的发展及其思想文化渊源,经济学家,1998年第一期,P86。

[10][11][12](美)彼得·圣吉著:第五项修炼,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P3,P3,P10。

[13][14](美)约翰·奈斯比特著,孙道章等译,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趋向,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P252。

[15]姜奇平著:21世纪网络生存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前言,P1。 



[ 阅读字体大小: ]
暂时没有评论
Copyright © 2018 杨子空间  网站管理 
Processed in 0.031250 second(s) , 9 queries
辽ICP备1801877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