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巧不书    影集   教学   留言   国学   宋词夜话  
首页 - 读书 - 著作 - 辞典 - 诗选 - 对话 - 演讲 - 评论 - 日誌 - 悖论 - 书画 - 情感天地 - 雪泥鸿爪 - 闲情雅趣 - 管理茶座 - 经济学吧  
站点日历
73 2024 - 10 48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站点统计

文章搜索

 标题   内容

杨子经济学咖啡馆话题1:世人只认识半个亚当 经济学咖啡馆话题3:看不见的手vs万有引力定律
未知 经济学咖啡馆话题2:“亚当·斯密问题”,你怎么看?   [ 日期:2020-11-15 18:51 ]

       
亚当·斯密问题(Adam Smith Problem),从19世纪由德国历史学派经济学家提出来后,一直受到经济学家关注,今天我们咖啡馆锁定这个话题。我先说下这个问题,综述两种主流答案,写出我的答案,欢迎各位咖啡友的答案。

Q:19 世纪中叶德国历史学派经济学家认为《道德情操论》主要是受了哈奇生的视仁慈为道德基础的观点和休谟的同情观影响,以同情心作为人性的基础。《国富论》则是斯密在法国之行时受到法国重农学派“唯物”哲学的影响,从而使他的理论转向了利己的理论。这场存在于德国历史学派与边际学派之间的激烈争论,就是“亚当·斯密问题”。也就是斯密的《国富论》与《道德情操论》之间、经济学与伦理学之间的关系究竟如何的问题。

历史上对“亚当·斯密问题”有两种不同的回答:

A1:两者是对立论。这种观点最早由19世纪以布鲁诺·希尔德布兰德为代表的德国历史学派所提倡,他们认为《国富论》与《道德情操论》这两部著作之间关于人性利己与利他的表达存在着相当大的不一致。认为斯密《国富论》中,以人性的自私为起点,任何个人都是理性的“经济人”,并阐述了“经济人”的利己性;在《道德情操论》中,又以人的同情心为起点,主张同情和利他,论述了“道德人”的利他性。由此造成两部著作之间的相互对立,反映了斯密前后思想上的碰撞和矛盾。德国学者认为,“起初认为人类交往是基于人们相互之间所感受到的一种同情的道德哲学家亚当·斯密在某个时候变成了把自利视为激励人们行动的东西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斯密的两本书完全不一致,斯密可能是一个伟大的经济学家,但他不是哲学家。”

A2:两者是统一的。以边际学派的庞巴维克为代表的经济学家认为,斯密的《国富论》中对于人性的分析是从人的利己主义出发的,但它也是斯密的道德哲学体系中的重要部分,不能把《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的思想对立起来,斯密在经济思想与伦理道德上的认识是一致的,这个观点得到许多人的认可。当代英国经济学家诺尔曼·P·巴利指出,《道德情操论》与《国富论》的哲学基础是一致的,说两部著作之间某些不一致是错误的,事实上,自利信条对于两者来说都是共同的。1998 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对经济学与伦理学的分离深感担忧,试图在经济研究中重建伦理之维。

以上是我对网上“亚当·斯密问题”及答案的综述。

A3:这是是我的答案。我认为两本书既对立又统一。

有人可能说:“你搞没搞错,学问这样做太简单了吧!把两块砖头放在一起学问就做成了?”我认为这个问题就这么简单,只要你不想故意弄得复杂。

如果把亚当·斯密比作军事家,他毕生研究军事,写了两本书,一本论进攻,一本论防守,进攻和防守是对立的,只看一本会认为作者喜欢进攻或防守,只有两本书合起来才能看懂他的军事学理论体系。不只是军事,所有事物都是两种对立力量构成的,男人和女人构成人类世界、0和1构成所有计算机程序、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之,一切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我们中国人理解这个问题应该更有优势,道教的阴阳图早就告诉我们世界是由阴阳两种力量构成的,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亚当·斯密清楚地看到人的利己性,同时也清楚地看到人的利他性,这是人性的两面性,不是有些人利己,有些人利他,而是利己利他两种本性共存一个人的心中。如果把利他看作是白鱼,把利己看作黑鱼,这两条黑白鱼合在一起才成一个圆,才是一个完整的人性。即便在利己行为里也会有利他的影子,在利他里也会有利己的影子,就如阴阳鱼里,黑鱼里有个白点,白鱼里有个黑点。只看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我们看到是白鱼,这本书是以利他为人性假设演绎出来的,虽然有也讲到利己的地方,非常少,只能看作是白鱼里的黑点。而《国富论》是那条黑鱼,这本书是以利己为人性假设演绎出来的,里面讲到利他的地方也少,可以看作是黑鱼的白点。由于两本书,一本讲利他,一本讲利己,从这点看,两本书是对立的,但这种对立是亚当·斯密认识到的,他有意先研究人性的一个侧面的,研究透这个侧面再研究另一个侧面,并不是他先认为人性利他写了《道德情操论》,而后,对人性的认为发生改变,又以利己为人性假设写出《国富论》。

这是对“亚当·斯密理论”的一个简单回答,如要详细点回答,需要在更广阔的背景中讨论这个问题,需要穿越到亚当·斯密那个年代,不仅要分析不仅要看亚当·斯密是怎么写的?还要看他为什么这样写?和他交往密切的几个知己中谁的思想,谁的哪句话影响了他?要联系英国当时是世界老大;涌现出一批苏格兰启蒙运动思想家(苏格兰1707年和英格兰合并),他们的常识理性、经验理性思考问题,提倡优雅和改良;他们想模仿牛顿发现物理世界的规律,从而让人信服地解释的物理世界的方式解释人类社会的运行规律等来回答。

亚当·斯密苏格兰启蒙运动思想的杰出的代表。他写这两本书的目的是想像牛顿发现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那样找到人类活动的规律。整个苏格兰启蒙运动思想都有这种倾向,都想像自然科学界的牛顿那样发现人类社会的运动规律。亚当·斯密研究过天文学,数学,十分了解牛顿对自然科学的贡献,自然界物体的运动相对单一,在统一不变的时空里运动,人类活动复杂,亚当·斯密把人类活动分成两大类:情感世界的活动和经济世界的活动。经济学家认为,统治人类活动的力量有两种,一种是情感的力量,一种是经济的力量。亚当·斯密对这两个世界两种力量是分开考察的。他首先在感情世界取得突破,建立了以同情心即利他心为基石的道德哲学体系,道德哲学=伦理学,写出了《道德情操论》,之后又研究经济世界的运行规律,建立了以利己心为基石的经济学理论体系。只看他的《道德情操论》,会以为他是利他主义者,只看他的《国富论》又会认为他是利己主义者。这种现象就是我们昨天聊的“只认识半个亚当”。只有合起来看,才能看到一个完整的亚当·斯密,才能看到亚当·斯密描写的一个完整的人。

亚当·斯密所处的时代和他的同侪给了他把人类情感世界和经济世界一起研究的可能。18世纪中期,英国发生了工业革命,生产从手工作坊变成大机器生产,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世界老大。当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诞生时,总会出现一种新理论适应新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亚当·斯密以的利己人性假设为基础的《国富论》和以利他人性假设为基础的《道德情操论》正好从情感和经济两个方面满足当时英国的社会需求,单从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足以满足社会转型的需求。

从亚当·斯密同侪对他的影响看,早期研究“亚当·斯密问题的斯卡尔钦茨基认为亚当·斯密在1764年去法国以前,受哈舒森和休漠的影响,但去了法国以后,受到法国唯物主义思想的影响,所以去法国以前写的《道德情操论》与从法国回来后写的《国富论》是相对立的,《国富论》中所设想的“经济人”与《道德情操论》中所设想的“道德人”是两种不同类型的人。这是不准确的,《道德情操论》初版确实在《国富论》之前,但亚当·斯密在《国富论》后,直到逝世前一直再修改这部他更看重的著作,前后改了6版。不存在去法国前后的世界改变的影响这件事。在亚当斯密的思想体系中,经济人和道德人不可分离,它们同是人性的两个方面。一方面,自利是人的天性,每个人在各个方面都肯定要比其他人更有资格和能力关心自己的利益,但另一方面人有同情心,在同情心的作用下,利己的动机和各种美德结合起来。

对亚当·斯密影响最大的同侪当属于大卫·休谟,斯密称休谟为“当代最杰出的哲学家和历史学家”,斯密两本书都受到休谟《人性论》的影响,哈奇森自由主义哲学和法国重农主义经济学家魁奈的影响。

首先是一个哲学家,伦理学家,伦理学属于哲学,其次才是经济学家。他一生大多数时间思考的是哲学、伦理学问题,经济学占他思考思想时间不到10年。他的经济学思想在包含中他的哲学思想里的。说亚当·斯密只是经济学家不是哲学家是不对的。


     结论

亚当·斯密问题的实质是对人性的怎么看。人性善还是恶在我国也争论的2000多年。我不认为人善,也不认为人性恶,不认为一部分是好人,天性善良;一部分人是坏人,天性邪恶,而是善恶并存于一个人的心中。说得靠近亚当·斯密问题些,人既是利己主义者,又是利他主义者,有时利己心理占上风,有时利他心理占上风。利己和例子谁都能举出几个,我下乡时看见人们卖猪时,都是让猪使劲吃,吃得越多,称重时越重,就可以多卖钱。美国人卖牛时,也是牵着牛到河边饮水,也是为了称重时重些,多卖点钱。中国出租车司机有遇到外地人绕路,到了停车的地方还往前开几米,让计价器多跳一个字,多收点钱的事,欧洲的出租车司机也会这么干。利他的例子也是谁都能举出N个的,一起吃饭,总有人抢着买单,出去旅游总有人照顾大家,帮女士背包等。这说明人有时利己,有时利他。再讲一个利己利他并在于一心的例子。我父亲有个同事杨友国,和我父亲的有关系很好,常上我们家串门,我叫他杨叔。一次他在我们家绘声绘色地说,他在市场买来当年的山东富士苹果,洗好后,给杨婶和他小孙子吃,他在厨房干活,听见东屋一个,西屋一个,咔嚓咔嚓吃苹果的声音,像两个屋里各有一只耗子啃墙的声音。从他的表情看,他听他们吃苹果的声音比听音乐还开心,说时一脸幸福的样子,这不是利他主义行为吗?接着他告诉我妈赶快去买,他已经和卖家好不容易讨价还价把价格讲下来了,想他和卖家讲价时认真计较的样子,这时他不是利己主义者吗?你可能说,他利他是对家人,亲人,对外是利己的。是的,利己、利他都有个边界和次序问题,人的利他范围从妻子、孩子、父母、兄弟姐妹、同事、同乡、同胞、全人类,一圈圈向外扩展,扩大的范围越大,人的精神世界越高尚,对人类的贡献也就越大。人都认为自己行,是强人,很少有人强了是完全为了自己,都是为他所爱的人,当只有一个苹果时,一般都是留给自己爱人吃、孩子吃,不会有人背着爱人孩子自己吃,在强大些,再行些,再高尚些,爱的范围就扩大些。诡辩地说,利他也是一种利己,只有做利他的事时,他才感到快乐,感到幸福。

A4:你的看法?



[ 阅读字体大小: ]
暂时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 不要忘了输入验证码哦!
作者: 姓名:    验证码: 
评论:

禁止表情
禁止UBB
禁止图片
识别链接
识别关键字
 
Copyright © 2018 杨子空间  网站管理 
Processed in 0.031250 second(s) , 6 queries
辽ICP备1801877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