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巧不书    影集   教学   留言   聊天   国学   宋词夜话  
首页 - 读书 - 著作 - 辞典 - 诗选 - 对话 - 演讲 - 评论 - 日誌 - 悖论 - 书画 - 情感天地 - 雪泥鸿爪 - 闲情雅趣 - 管理茶座 - 经济学吧  
站点日历
73 2024 - 4 48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


站点统计

文章搜索

 标题   内容

梅约与曹刿 管理寻根
未知 依刘说项   [ 日期:2006-01-23 13:18 ]

       杨兆宇 


    古语云:"胜者王候,败者寇"。然而,人们在评价刘邦和项羽时却总爱偏袒项羽。这可能是因为悲剧的效果一直在起着某种作用,也许是项羽身上的英雄气概感动着子孙后代,毫无疑问,项羽是历史上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大英雄,但更多的原因可能来自于与刘邦的出身和人格的比较,项羽均高于刘邦,所以,自汉以后,在我国舆论界形成了批刘扬项。反面,依项说刘成了国人,特别是知识界的定式。
本文也算依项说刘的观点,但是我们如果从管理学的角度重新考虑刘项纷争时的所做所为就可能形成一个与传统完全相反的评价。即从依项说刘转到依刘说项。
    如果说项羽完全不懂管理可能有些牵强,他在行军打仗方面的才能在当时还是一流的,否则,单凭个人的勇武也难以成为"西楚霸王"。但是,项羽这个"霸王"是属于我行我素,或者说一意孤行那一类型的,在他身上几乎看不到什么领导者的灵活性资质(这也许是由于项羽的先天资势过好的原故)。依据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得知:项羽和刘邦的资质是有差异的。刘邦之所以能获得最后的胜利,仍在于他拥有一个灵活的大脑。
    项羽和刘邦都是江苏人,却有贵贱的差别,这一点,也影响到了人格的形成。项羽出生于公元前300年以来的大国,他属于贵族之家,可是刘邦却出身于下层阶级的农户,因此,项羽从年轻时就得到了先天性的优势。两人的年龄相差十四岁,和刘邦相比,项羽总显得 咄咄逼人。当第一次统一中国的秦始皇去会稽县视察时,项羽跟其叔父项罗(后来成为该郡之守),一起去看浩浩荡荡的出巡行列。他说:"我将来一定要取代他,让您……"项罗听了后,敢忙捂住项羽的嘴,项羽就是这样一个口无遮掩之人,他不会打算,没有瞻前顾后的思想。刘邦也曾目击过秦始皇威风凛凛的队伍。然而他的态度是"大丈夫,当如是",他很坦率地评价:"真伟大",这与项羽的"我一定要取代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单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刘邦具有何等灵活的个性。
    后来,项羽随项罗起兵反秦,初期,项羽攻打襄城,可久攻不破。项羽急于建功,采取惨绝人寰的活埋政策。以此来抒发不满。因为项羽坚持这种不宽容的教条主义,结果,造成连部下都对他存有戒心。也就是说,他在无形中制造了不特定的,潜在的敌人。反观刘邦,他是属于随机应变类型的人,有着不可捉摸的魅力,他的所作所为给人一种他不想当皇帝的假象。从他少年时代的故事中,我们就可以看出,他与生俱来的灵活性,为他日后的称霸天下奠定了基础。因为他拥有为人大方,好施舍,心胸宽大的个性。所以,大家对他具有好感。有一个浅显的例子,刘邦好酒,常常到一家酒店狂饮。说也奇怪,每当他酒店时,很多顾客也纷纷尾随涌入。所以,老板是从来不向刘邦索讨酒钱的。
    刘邦的人际关系好,人们自然而然地接近刘邦,他受到了富豪吕公的赏识。有一次,吕公去刘邦上司住处饮酒,因为他是知县的上宾,所以很多官吏也都视吕公为上宾。当时的礼节规定,要道礼才能显示欢迎和热情。辅佐史萧何说:"礼看不到一万钱的请到宫外排座。"刘邦不名一文而名片上却赫然写着:"贺千万钱。"吕公大吃一惊,忙到门口迎接,当萧何看到他的长相时,便认定这是个伟大的人物。刘邦以毫不在乎的态度,坐上座,豪饮。酒后,吕公特地留下了刘邦,要自己的女儿嫁给他。吕公的女儿就是后来的吕后(孝恩帝的母亲)。刘邦之所以能够成就大业,与有像吕公这样的后台与吕后这样的妻子不无干系。
    周围的人很欣赏刘邦,这种气质可能是与生俱来的。韩信有一次就当着刘邦的面指责道:"你虽然没有调兵遣将的能力,但却具有将将的魅力。你的能力是天赋的,而非靠你自己的努力。"这种"将将"就是指人的某种灵活的资质。这里并不是说灵活就是宽容,应该说是有自然的吸引力,能够使周围的人不由自主,获取天然的忠爱。
    刘邦没有应该如此或必须如此的硬直观念,看起来好像无原则性,但当他面对事情时,却能依事情大小,用灵活的方法去对付,他是一位现实主义者。一直大声疾呼:"非这样做不可"的教条主义者,是不容易取得天下的。原因是民众都深深体会到,观念论及管理论的危险性及伪善性。
    刘邦和项羽的另一个重要差别是前者比后者有自知之明。项羽自幼力冠三楚,从军后勇冠三军,故十分骄横,自视全能,目中无人,非但帅才韩信不用(至使韩信投到对手帐下),就连他的第一谋士他的亚父范增也使用不当,范氏曾恼怒地说:"竖人,不足为谋!"叔父项梁是其最亲近的人,然暗中投靠刘邦。反观刘邦,他可谓是历史上的一个有自知之明的君主,他说:"夫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筹集粮草,我不如张良;安抚百姓,我不如萧和;统率大军克必克,胜必胜我不如韩信。"依靠身边一批忠才良将,刘邦才得以发迹。项羽的刚愎自用和刘邦的善于用人,从他们二人流传下来的诗中也可以窥见一般。项羽在《垓下歌》中唱到:"力拨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他在兵围垓下,四面楚歌之时,却在念念不忘自己的体力和勇气过人。刘邦在《大风歌》中唱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从诗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到,刘邦深谙理才之道,善于将将。 

斗智与斗力 

    有一次项刘两军对阵,项羽对刘邦说:"我俩争天下这么多年死伤无数。今天咱俩干脆单练,决一雌雄,胜败定天下。"刘邦说:"我和你斗智不斗力。"遂令部下与项羽交手,气得项羽七窍生烟。
与项羽相比,刘邦的机智圆滑并不一般,当项羽抓住刘邦的父亲,扬言要煮了刘父时,刘邦却对项羽说:"我俩是结义兄弟,吾父即汝父,你忍煮之,是你不义,煮时,别忘了分吾一碗羹。"刘邦的能言善辩与巧妙辩解非常人不能比也,有勇无谋一意孤行的项羽哪是他的对手?
名与实
   刘邦切重实际,一切为他的最高,最终目标──夺取天下成就霸业所考虑,而项羽过于注重自己的名节,沽名钓誉。他们二人在这方面的强烈反差表现在攻破咸阳后,对这座前朝故都的态度上。刘邦先破咸阳,本可近水楼台先得月,然他自知羽翼尚未丰满,不足与项羽争锋,故"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还军霸上,待项羽入关。"而项羽入关则是"杀秦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归其获宝妇女而车。"他对劝其在宫中称王者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履夜行,谁知之者?"从这方面足见项羽在对大目标的追求上远不及刘邦。以至于劝说者说出"人言楚人休候而冠,然也"。 

从诗如流与一意孤行 

    刘邦是一个从诗如流的人,打天下时尤其如此,刘邦本人并没有特别过人的智谋,然而他能听到正确的意见,忠言逆言都能够接受。说客陈 提出的瓦解秦军的策略,樊哙,张良,劝他不要贪图享受秦宫的荣华,陈平,张良,劝他抑制对韩信自请为齐王的满腔怒火,卒提出建郡关中的大计等等,他都一一采纳了。一个领导人如此虚心听取意见,特别是那些与自己的初衷相反的意见,无疑是获得成功的砝码。项羽则不然,自持勇武无敌,又通兵法,鸿门宴上不听范增的计谋,刺杀刘邦。后又听信馋言,气走了范增。苦心劝他在关中居险称霸的说者均被他煮死。听不进别人意见的领导,自己再高明也难以成就大业的。 

民心向背 

    刘邦重视民心的向背,他认定秦亡。于是,对关中人民约法三章,除秦苛法,奠定了成功的基础,而项羽无视秦王的教训,烧杀抢掠,背离民心,坑杀秦军二十万,火烧三郡阿房宫,一次又一次背反民心为自己种下失败的种子。 



[ 阅读字体大小: ]
引用这个评论 xiao 于 2006-06-17 07:58 PM 发表评论: 

ϲ,ϲӢ


引用这个评论 小翔 于 2006-04-05 04:11 PM 发表评论: 

我T.M.D就是喜欢项羽 刘邦是T.M.D个什么B东西
给项羽提鞋都垃圾 看拉文章特别气愤.我就是喜欢热
血男,鄙视钎钎小人.


引用这个评论 156 于 2006-03-05 04:56 PM 发表评论: 

刘邦项羽各有所长。


引用这个评论 kitty 于 2006-03-05 02:51 PM 发表评论: 

同意同意,只要符合史实就好。毕竟两种观点都各有各的独到见解。


发表评论 - 不要忘了输入验证码哦!
作者: 姓名:    验证码: 
评论:

禁止表情
禁止UBB
禁止图片
识别链接
识别关键字
 
Copyright © 2018 杨子空间  网站管理 
Processed in 0.031250 second(s) , 9 queries
辽ICP备1801877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