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导论
本讲关键词:
(1)管理
(2)管理学的性质
(3)管理学研究方法
(4)管理学简史
差在哪?
一家有姐妹两个孩子,妹妹总是穿姐姐穿小了的衣服。新学期又开始了,妹妹找出一件姐姐穿过的裤子,让妈妈帮她剪下去二寸缝好,妈妈说工作忙你找奶奶帮你改吧。妹妹找到奶奶,让奶奶帮她剪下去二寸缝好,奶奶正打牌呢,让她找姐姐帮她改。妹妹又找到姐姐,让姐姐帮她剪下去二寸缝好,姐姐也忙着准备开学,说你找妈妈帮你改吧。能找的三个人都找过了,妹妹不知道再找谁了。到了晚上,妈妈想到小女儿的不容易,抽空把裤子剪了二寸缝上了。奶奶心疼小孙女,又把裤子剪了二寸缝上了。姐姐心疼妹妹,又把裤子剪了二寸缝上了。结果裤子短得不能穿了。
你觉得什么地方出了问题?
学习管理学前,我们不妨看看这个故事。这是我在前苏联管理学家波波夫的著作《管理理理论问题》看到的。它说出了管理的一些基本问题。比如管理就是协调,它要求命令的统一,责任的落实等等。
管理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我们这个地球上任何地方都有管理问题。家里可能出现这样的事情,任何组织,从国家到省、市、企业、医院、邮局、教会、学校,都有可能发生这种事情。
可以说管理学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年轻的科学。因为管理活动自古就有,但管理作为一门科学只有100年的历史。管理学是近百年来社会科学中发展最快的学科,近30年在我国更是发展最快的社会科学学科。我国的高校中,绝大多数都有管理学院。近100年来,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繁荣,近30年来,我国经济一直高速增长,人们生活水平空前提高。这和管理的大发展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管理水平提高的必然结果。我们甚至可以说任何先进都是管理的先进,任何落后都是管理的落后。
管理如此重要。管理是什么呢?管理有哪些性质?管理学有哪些内容?管理学使用什么样的研究方法?管理学的历史上有哪些了不起的人物,出现哪些大事件?本章就回答这些问题。
第一节 管理的研究对象
一、管理的定义
什么是管理学?这是学习管理学的学生首先想知道的问题。近年来,管理学覆盖了各种各样的论题,如何定义这一成长中的学科,是一个很难的问题。打开管理学教科书,你会发现很多管理学定义,几乎一本书一个定义;讲课前问学生,几乎一个人一个定义。管理学有多个定义,反映出管理学本身的复杂性和管理问题的广泛性,每个人站在不同的立场都会有不同的看法。本书列出几个作者认为比较好的定义,然后给出一个学生应该记住的定义。
管理学的女皇玛丽•帕克•福莱特(Mary Parker Follet)给管理下了一个十分经典的定义,她认为管理是:
“通过其他人来完成工作的艺术。”
这是一个意味深长的管理定义。纵观古今中外成功的管理事例,很少有管理者亲力亲为成功的,大多是管理者通过其他人获得成功的。刘邦是通过能够“运筹于帏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张良,“统百万大军,攻必克,守必固”的韩信和“筹集粮草,安抚后方”的萧何三个人打下400年汉朝天下的。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靠得也是听从了他岳父叶忒罗的劝告,从以色列人中选出了十夫长,五十夫长,百夫长,千夫长帮助他管理百姓才走出埃及。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极大地解放了中国的生产力,他靠的是几个得力的人实现他的设想。罗纳德•里根,56岁以前是电影演员,州长当得不错,总统当得也不错,他能连任,他的副手能接任就是证明。他的内政外交靠得也是有限的几个人。三国中,诸葛亮最有才能了,他什么都管,军中打40军棍的事都管,结果,他54岁就累死了,蜀国也最先亡了,孙权能力不如诸葛亮,但他会用人,先用周瑜,后用鲁肃,再用陆逊,先后几次安全渡过政权危机。这些事例都说明管理是“通过其他人来完成工作的艺术。”
福莱特的定义突出管理的艺术性,强调管理中人的因素,对后人的影响很大。斯蒂芬•罗宾斯(Stephen Robbins)和玛丽•库尔塔(Mary Coultar)主编的《管理学》中是这样定义管理学的:
“管理这一术语指的是和其他人一起并且通过其他人来切实有效完成活动的过程。”
稍加比较我们就会发现,罗宾斯和库尔塔的定义借鉴了福莱特的定义。在福莱特的管理定义中,管理者在幕后,在罗宾斯和库尔塔的管理定义中,管理者参与管理过程,此外,罗宾斯和和库尔塔强调管理的目的是提高效率,这是对福莱特管理定义的补充和完善。罗宾斯和库尔塔的《管理学》已经出了第七版,全世界有上千所大学选用这本书作为管理学教材,是目前世界上影响最大的管理学教科书。
在管理学的定义中,著名的还有美国管理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A•西蒙(Herbert A Simon)的定义,他认为:
“管理就是决策。”
赫伯特•西蒙是管理决策学派的代表人物,管理中最重要的事情是决策,但决策不是管理的全部,所以,我们说这是一个比较走极端的管理定义。它的可取之处在于抓住了管理的核心问题是决策,选择什么样的管理目标,建立什么样的组织结构,用什么样的人,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怎样定价,怎样筹资,说到底都是决策问题。
教科书上的管理定义还可以列出一大串,“事不过三”,我们不想列下去了,在讲本书的管理定义之前,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个企业家的管理定义。一次我和两个大学同学谈起管理定义,他们一个是某公司的董事长,一个是某公司的CEO。当谈到什么是管理时,那位CEO 坚定的说:
“管理就是拔鹅毛还不叫鹅叫唤。”
这是典型的企业家的定义。这个定义说得我心服口服,在我1/4世纪的管理学教学生涯中还没有听到如此鲜活的定义。
上述定义可以说是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揭示了管理的含义,或者是揭示管理某一方面的属性。本书对管理的定义是:
管理是为了特定的目的整合手上的资源。
如果考虑到人类活动的目的性,把它看作是不言而喻的事情,那么,我们可以更简单地把管理定义为四个字:
整合资源。
或者反过来说:
资源整合。
理解这个定义有3个要点:
(1)管理者手中必有若干资源。小孩管理自己的玩具和零花钱,家庭主妇管理家里的收入;公司经理管理公司的人、财、物、信息和关系;市长管理一市的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总理管理一国的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
(2)管理的本质是整合。整合通俗地说就是“协调”,或“配置”,相同的资源通过不同的整合或配置,这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3)管理追求最佳的整合或配置效果。这是管理的目的。追求最佳是管理的目标,但最佳很难达到,当代管理只追求满意的结果,并不追求最佳,这是赫伯特•西蒙对我们的忠告,黄有光甚至告诉我们追求“第三优”。
认为这是一个广义的管理定义,上至管理国家,下到管理自己,甚至可以把打桥牌等游戏也视为管理。因为打桥牌是为了特定的目的(多得分)整合手上的资源(手中的牌)。
最后,我们还要说明,现在人类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在农业经济时代和工业经济时代,人类整合的主要是有形资源,如土地、机器设备,厂房和原材料等,现在管理整合的资源主要是无形资源,如创意、品牌、知识产权等。
二、管理的性质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管理,怎样进一步掌握管理学呢?那就要像学游泳熟悉水性,踢足球熟悉球性一样熟悉管理的性质。
大多数国内的管理学教科书讲到管理的性质时,只讲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管理的社会属性。管理的自然属性是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体现在管理是社会劳动的一般要求,目的是发展生产力;管理的社会属性是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体现为维护生产关系,实现特定和生产目的。我们承认这是管理最重要的性质。
本书在此基础上,还认为管理有以下几个重要性质:
1、管理学本质上是一门实践性科学
管理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指导管理实践,如果不能指导实践,单纯的管理理论研究是没有任何意义。有纯数学,物理学,没有纯管理学。管理学中有一个学派是经验学派,该学派否定任何现存的管理理论,只关注成功组织的经验,从总结成功组织的经验中得出自己的能指导其他组织成功的管理理论。
2、管理的主要对象是人
管理是无所不包的,但管理的主要对象是人。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动物,管理起来也是最难的。人是不同的,观察一下你的邻居或你周围的人,只要你的观察对象10个以上,一定有能说会道的,有埋头苦干的,有爱当领导的,有爱当被领导的,人的特性还会随时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所有这些都增加了管理的难度。
3、管理学是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管理学是一门科学,表现在它自己的假设、假说等公理体系,大量地应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机,但管理学还是一门艺术,无论自身的公理体系多么完备,数学模型多么精确,计算机应用多么广泛,永远也不会向自然科学那么精确,永远有艺术的成份,永远不能纳入一个固定的最佳模式中。
4、管理规律服从大数法则
管理规律不像物理、化学规律那样在小样本试验中也能100%得到验证。在物理学中,水加热到100度就一定会沸腾,在化学中酸碱中合就会生成盐和水。管理规律只能在样本中够大时才能显现出来,对此,管理学者应有足够的耐心。比如,我说68%中国成年男性的身高有1.6米和1.8米之间,你可以找来2.16米的姚明对我说不,又可以找出易建联对我说不,但我坚信自己是正确的,让你一直找下去,直到把中国成年男子都量一遍,最后一定能证明自己理论的正确。
5、管理道理是相通的
中国的老子有:“治大国若烹小鲜”的说法,国外有:“治国如织袜”的说法。这两个说法是一个意思:管理的道理是相通的,治理一个国家和做你最善长的那件事道理是一样的。无论你善长那件事是什么,都是资源整合问题,都是管理。“烹小鲜”是管理,“织袜”也是管理。
三、为什么要学习管理
管理是20世纪发展最快的社会科学,也是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发展最快的社会科学。管理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无论个人还是各类组织都需要管理。
就个人而言,一个人从摇篮到坟墓一生都需要管理。他或她没有意识的时候是他或她的父亲母亲或监护人替他或她管理,等他或她有了意识以后,从道理上讲就开始了自己管理自己的过程。管理个人就是整合个人的各种能力、收入和关系,整合得好,这个人就成功,反之,就不成功。很多天分很高的人,由于对自身管理得不好,一生没有什么大的成就,而很多天赋平平的人,由于自我管理得好,获得了重大的成功。
就一个组织而言,它一定有各种各样的资源,如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信息资源等,管理得好,这个组织就会发展壮大,管理不好,就可能解体、
破产。当今世界是一个组织林立的世界,资源差的组织可能发展得很好,资源好的组织却可能发展很慢,究其原因,都是管理上的差异。
就一个城市而言,它的资源主要是它的人口和自然资源,发展得快慢、好坏都是上管理问题。200年前,纽约还不大,现在发展成为世界上最现代化的都市,甚至这个城市的犯罪水平都是世界最高的。我国改革开放前,深圳是一个小渔村,20年后,一跃成为一座现代化城市。
就一个国家而言,管理得好,就能成为发达国家,管理不好,就难摆脱落后挨打的局面。从世界历史看,真正的全球性超级大国,只有英国和美国,英国的面积并不大,人口也不是很多,美国是一个新兴的国家,200多年前还是一块不毛之地,建国100多年后就成为世界第一强国,靠得就是管理。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战争使日本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整个国民经济在战争结束时已到达崩溃的边缘。但日本仅用了不到20年的时间,就从一片废墟上堀起,迅速超过英国、德国,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促使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不是别的,正是管理。新加坡、韩国、香港、台湾等地战后都曾一片萧条,而他们也都是通过加强管理措施而发展起来的,成为举世瞩目的经济繁荣国家和地区。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在30年的时间里,经济发展一直保持高速增长,靠得也是管理。
正如拉丁美洲流行的一句话所讲的那样,发展中国家并不是在发展上落后,而是在管理上落后。凡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取得经济和社会上迅速进步的地方,都是由于系统而有目标地培养管理人员和发展管理的结果。
第二节 管理研究的内容
按照现代主流教科书的编排方法,管理学研究的内容是按管理职能划分的。最早提出管理职能问题的是法国实业家亨利•法约尔(Henri Fayol),1916年他在著作《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中》首次提出管理有五种职能,它们是:
“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法约尔也因此被称为管理职能学派的开山鼻祖。
1955年,美国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Harold Koonts)和西里尔•奥唐纳(S.O’Donnel)在他们主编的管理学教科书中把管理职能划分为以下五种:
“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和控制。”
他们那本《管理学》的结构安排也是基于这种职能划分的。这本书一问世就成为最畅销的管理学教科书,这种情况持续了20多年,直到罗宾斯的管理学教科书出版。罗宾斯的管理学教科书也是按照管理职能体系编排的,只不过在他的教科书中,管理职能被压缩成四种,它们是:
“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本书也按照罗宾斯的做法,按管理的四种职能编排全书的结构。这样,管理研究的内容有四个,分别是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下面简单介绍管理学的研究内容,详细的内容将在以后各篇中论述。
一、计划
按照法约尔的观点,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管理过程是从计划开始的。计划的具体内容包括计划概述、战略计划和计划方法三个方面。计划概述主要讲述计划的概念和性质、计划的类型和计划的编制过程;战略计划主要讲述组织的远景和使命、战略环境分析和战略选择;计划方法主要讲述目标管理、滚动计划和网络计划技术。其中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的内容和传统教科书变化不大,第二部分变化较大。增加了核心竞争力、战略联盟,强强联合,双赢等方面的内容。
二、组织
管理学的第二部分内容是组织。组织的具体内容包括组织设计、人力资源管理和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三个方面。组织设计主要讲组织和概念和组织设计、组织的部分化和层级化;人力资源管理主要讲人力资源计划、员工的招聘和培训、绩效评估和职业生涯计划。其中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前半段内容和传统教科书变化不大,第二部分后半段和第三部分变化较大。增加了新的绩效考评方法,薪酬管理方法和学习型组织、组织扁平化、组织虚拟化等方面的内容。
三、领导
管理学第三部分内容是领导。领导的具体内容包括领导的概念、激励和沟通三个方面。领导的概念主要讲领导的定义、领导者的类型和领导方式;激励主要讲激励原理、各种激励理论和激励实务;沟通主要讲沟通的原理、管理组织沟通和组织和冲突与谈判。这部分内容是管理学中最滥蕩的。从职能上看,领导职能法约尔所说的指挥和协调职能,包括孔茨和奥唐纳所说的人员配备、指导职能。这部分内容最能体现管理的艺术性,据统计,60%的管理学文章是关于领导的。
四、控制
管理学第四部分内容是控制。管理实践证明,再好的计划没有控制也容易落空。控制的具体内容包括控制理论和控制方法两个方面。控制理论主要讲控制原理、控制过程和有效控制;控制方法主要讲预算控制、其他控制方法。其中第一部分内容和传统教科书变化不大,第二部分变化较大。增加了一些定量控制方法,比如6δ方法。
第三节 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当代管理学特别注重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的先进性、科学性,直接影响理论的先进性和科学性。本书主要介绍实证研究方法、规范研究方法、数学方法和案例分析法。
一、实证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方法是企图超越或排斥一切价值判断,只考虑建立管理事物之间关系的规律,并在这些规律基础上,分析和预测人们管理行为的效果。实证方法有两个特点:
(1)它要回答的是“是什么”的问题;
(2)它所研究的内容具有客观性,它的结论是否正确可以通过事实或经验来检验。
用实证方法研究管理问题,就是要提出用于解释管理现象的理论,用事实来检验理论,并根据理论对未来做出预测。
管理理论是由定义、假设、假说和预测构成的。
定义是对管理学所研究的各种变量所规定出的明确的含义。
变量是一些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
假设是理论适用的条件,因为任何理论都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所以假在理论中非常重要。管理学中最重要的假设是人性假设,一切管理理论、方式、方法都是根据不同的人性而来的。
假说是未经证明的理论。
预测是根据假说对未来进行预期,科学的预测是一种有条件的说明,其形式是“如果……就会……”。
在形成一种理论时,首先要对所研究的变量的含义做出明确的规定,然后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提出假说,并根据这一假说对未来进行预测,最后,用经验事实来验证预测,如果预测是对的,那么,这种假说就是正确的理论;如果预测是错的,那么这种假说就要被否定,或者要进行修改,以形成正确的理论。
过去的管理学以规范研究为主,现在的管理学越来越多地使用实证研究方法。
二、规范研究方法
规范研究方法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标准作为分析处理管理问题的标准,树立管理理论的前提,作为制定管理政策的依据,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规范研究方法有两个特点:
(1)它要回答的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2)它所研究的内容具有主观性,所得出的结论无法通过事实或经验来检验。
这里所说的价值不是商品价值那种意义上的价值,而是指管理事物的社会价值,即某一事物是好还是坏的问题。价值判断就是要判断某一事物是好还是坏。价值判断有时是一个很难的判断。讲到价值判断时,管理经常用的一个小案例是:
你救谁
一只船上有三个人,一个是你的母亲,一个是你的妻子,一个是你的儿子。现在船翻了,他们都落水了,你只能救一个人,你救谁?
中国有一句话说:“一个图能顶一千个字。”我用一千个字来讲什么是实证研究方法,什么是规范研究方法,你也许还没有完全听明白。现在我画两个图来帮助你理解。
在上边的图中哪一条线段更长?是上面那条长,还是下面那条和长?可能有三个答案。拿尺一量,答案就出来了,两条线段一样长。尽管错觉告诉人们下面的一条长。这个问题就是一个实证的问题。
下边图上是什么呢?有人说它是鸟,有人说是兔子,还有人说是羚羊。就是由于人看这个图的角度不同造成的。没有对错之分。这个问题就是一个规范的问题。
三、数学方法
当代管理学中广泛使用数学方法,在应用数学方法方面,管理科学学派走得最远。在这一派的管理学论文中常常有看不到文字,整篇都是数学推导。他们甚至认为:一门科学在没有应用数学就不是科学。在管理中,数学方法主要用在预测、决策、财务分析、库存分析、排队、搜索、规划的优化、博弈上。美国数学家约翰•纳什(John Nath)就因为研究博弈论获得诺贝尔奖。
四、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Case study)是学习管理学的重要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从法学中借鉴来的。我们设想:一个没有学过法律的人,在法庭上从头到尾听200个案例,是不是他就可以当律师了。案例教学在哈佛大学的工商管理学院非常流行,那里要求学习管理的学生在学习期间至少做200个案例。案例都是从实践中优选出来的,涵盖了管理方方面面的情况,做过这些案例之后,就不会在现实生活中束手无策了。
管理学中一个学习做案例的案例是“沙漠求生”,世界上大多数学习管理的学生都做过这个案例。好的案例都有一个“陷井”,这个案例也有。由于本书中有大量案例,为了做好后面的案例,我们先做一下这个案例,这是一个需要100分钟来做的案例。
沙漠求生
在七月中旬的某天上午,一架小客机在航行途中不幸失事,乘客全部生还。飞机在下坠之际机长告诉乘客,在东南方向100公里处有一个小镇,飞机掉落在一片平坦的沙地,当时地面温度42度,有仙人掌生长。乘客们必须要在机舱被烧毁之前,抢救出你认为在15件物品中最重要的。在二十分钟内,讨论出物品的先后顺序。这15件东西是:
1、手电,2、瑞士军刀,3、地图水,4、指南针,5、急救箱,
6、降落伞,7、手枪,8、太阳镜,9、水(4升),
10、盐片(1千片),11、书(名为沙漠中可食的动物),
12、塑料雨衣,13、伏特加酒(4公斤),14、大衣,15、化妆镜
要求:每个学生根据上述物品在求生中的重要性排一下队,最重要的打分为1,次重要的打分为2,以此类推,直至把15个物品全部打出分来,列入下表的个人打分栏中,如果你打得比较正确,你就能够获救,反之就有生命危险。在每个学生独立打分之后,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在平等自由的讨论中给出小组的打分。列入小组打分一栏。然后老师给出参考答案,让每个学生计算一下自己的打分和参考答案的分差,取绝对值列入下表第四栏,再计算一下小组打分和参考答案之差,取绝对值列入下表第五栏,最后把“个人打分和参考答案之差”和“小组打分和参考答案之差”加起来写在最后一行中,比较一下两个数字哪一个更小。一般应该是小组打分和参考答案之差相加后更小些,如果不是这样,说明你的选择比小组选择更好,你在这件事上不用和别人商量。做这个案例时,每个小组选一个组长,主持讨论,选一个秘书负责记录。讨论下一个案例时,换一个人当组长,换一个人当秘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主持讨论的机会。
沙漠求生
物品 个人打分 小组打分 个人打分和
参考答案之差 小组打分和
参考答案之差
手电
瑞士军刀
地图
指南针
急救箱
降落伞
手枪
太阳镜
水(4升)
盐片(1千片)
书
塑料雨衣
伏特加酒
大衣
化妆镜
参考答案:1、化妆镜,2、大衣,3、水,4、手电,5、降落伞,6、瑞士军刀
7、塑料雨衣,8、手枪,9、太阳镜,10、急救箱,11、指南针,
12、地图,13、书,14、伏特加酒,15、盐片
第四节 管理学简史
学习任何一门科学,了解它的简史都是必要的。通过了简史学习一门科学还是一个捷径。就像球迷知道很多球星和球星的故事一样,学习管理的学生也应该知道一些管理学家和他们的故事。历史上有名的管理学家很多,然而我们不我们需要知道那么多,你知道本书提到的管理学家就可以了,本书以外的管理学家,你可以随着学习的深入慢慢了解。作为足球迷,可以不知道很多伟大的球员,但不知道贝利、不知道马拉多纳、罗纳尔多,贝克汉姆、齐达内和他们的故事就不是球迷了。在管理学界,和他们一样有名的人是泰罗、法约尔、梅约、巴纳德,德鲁克、大内、圣吉。本节把管理的历史分为四个时期,主要讲述每个时期最重要人物的生平和业绩。
一、古代管理思想
管理的历史和人类文明史一样悠久。在人类文明的发源地,黄河流域的中国,两河流域的西亚,恒河流域的印度,尼罗河流域的埃及都产生过对人类影响最大的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这里,我们仅对中外古代管理思想作一简单介绍。
我们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几千年的中华文明也孕育出了独具特色、自成体系的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尽管在今天看来,它存在着不少的缺点和问题,但是在已经过去的数千年里,它一直实实在在地发挥着作用、产生着影响。就在当今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不管是否承认,它仍然在相当的程度上影响着我们。
中国古代管理实践有它自身的特点,特别是军事管理理论,古代军事管理思想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我国战国时代的军事著作《孙子兵法》。《孙子兵法》对战争规律和军事管理作了哲学概括,因而不仅对于军事管理具有经典性的指导意义,对于管理决策论的研究,也有重要意义。
《孙子兵法》中“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不战而胜,是为上策”的战略思想;“避实而击虚”,“因敌变化而取胜”的应变策略;“令之以文,齐之以威”,“千军易找,一将难求”,“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在现代管理中,至今仍被很多人奉为经典。
在用人方面,中国古代管理体现了人本思想。如孔子提出,为政首先就是要考虑施恩惠于人民,使人民过着安逸的富裕生活,否则就是“不仁、不义”。治理国家的目标,首先在于安民。民贫则怨,民富则安。孟子提出要爱民、要富民、要教民。爱民,就是要“与民同乐”,“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中国的科技在现代虽然不是很发达,但在古代,却达到了高峰。就拿中国的工程管理来说,例如长城、青铜燕钟、古代王朝的宫殿等等的制造与建成,无论从技术还是对人的管理上,都可以看出古代工艺与科技的辉煌与成就以及管理的有效性和先进性,制造的每一个环节中都包括了过程管理和流程管理。如今人们做任何事业,都知道要做好过程管理和流程管理、流程再造以及打造宣传壁垒,这些都是现代人运用古代的智慧和管理经验总结的理论和方法,是革命性的又是继承性的。
总结起来可以归纳为几个方面:第一,中国古代文化中军事斗争与管理的成果,对当今社会中,任何一个组织在对外的竞争过程中都具有指导意义;第二,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管理,为现代人的进步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哲学与理论指导。第三,中国古代技术与实践的进步是人类智慧和经验的结晶,现代人更应好好总结经验吸取养份。事实上,上述的四点正好涵盖了管理体系的四大方面。
西方的管理实践和思想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5000年,古埃及人就建造了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金字塔,其中的大金字塔占地十三英亩,高一百四十六点五九米,总共用了二百三十万块二吨多重的石块砌成,这个工程非常艰巨,据说每年动用十万人,耗时三十年才建成,这样巨大的,即使用现代工程技术也难以想象的工程,如果没有严密的组织和管理是无法完成的,不管人们当时怎样称呼管理,总得有人计划要做什么,得有人去组织人力物力去做这件事,得有人指挥人们怎样去做,并采取某些控制措施保证工作按计划进行。
古巴比仑王国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发布了一部法典——汉穆拉比法典。法典全文282条,对个人财产、不动产、商业活动、个人行为、人与人的关系、工资报酬、职责和其他民事与刑事等,都作了具体规定。
古罗马帝国的兴盛反映了组织思想的进一步深化。罗马帝国强盛时期的疆域,西起英国,东至叙利亚,包括整个欧洲和北非,人口约5000万。这个庞大帝国的统治为后人提供了许多管理方面的经验。最主要的是如何把分权和集权结合起来。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在管理所要实现的既定目标上显得更为宏观和概括,就思维程度上来说更为深邃,他深刻地体现出了传统文化对于终极价值的取向。相对来说西方管理思想在这一点上更为实际、更为具体。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在管理手段的采用上,似乎更多地倾向于含蓄、迂回、顾全大局、较为中庸但效率较低的做法。而西方管理思想在这一点上则比较直接,更讲究效率,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显得不择手段。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体现在管理过程当中比较关注群体调和、步调一致,对于个体则在大部分情况下似乎不太留意。相对而言,西方管理思想在管理过程当中比较尊重个体,同时也追求共同进步。
二、近代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
近代以来,随着机器大工业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需求,西方的管理科学得到了很快的发展,涌现了许多先驱人物。
1、詹姆斯•瓦特和马修•鲁宾逊•博尔顿
他们的主要成有市场研究与预测技术,生产计划技术,生产过程规范化,产品部件标准化,依据工作流程有顺序地安装机器,建立详细的生产统计与记录,按生产部门与环节实行成本控制与利润核标,培训工人与管理人员,按成果支付工资,工人的福利由自己管理等等。
2、亚当•斯密
亚当•斯密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著有《国富论》,提出两方面内容,一是经济人假设的提出,二是劳动分工理论,斯密认为,分工程度是一个国家产业、劳动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国民财富增长状况的标志。他对劳动分工的作用给予了高度评价,并且认为,劳动生产力的增进,以及劳动过程中的熟练程度、技巧和判断力的高低,都同分工紧密相关。可以说,斯密的经济人假设和分工理论,构成了管理学的理论前提和技术前提。。
3、 罗伯特•欧文
罗伯特•欧文是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 ,首创关心人的管理哲学。他曾在其经营的一家大纺织场中作过试验。试验主要是针对当时工厂制度下工人劳动条件和生活水平都相当底下的情况而进行的,主要包括改善工作条件、缩短工作日、提高工资、改善生活条件、发放抚恤金等。试验的结果如欧文所愿。欧文开创了在企业中重视人的地位和作用的先河,有人因此称他为人事管理之父。
4、 查尔斯•巴贝奇
查尔斯•巴贝奇(Charles Babbage)是英国著名的数学家和机械工程师。他对管理的贡献主要有以下两方面:(1)对工作方法的研究。他认为,一个体质较弱的人如果所使用的铲在形状、重量、大小等方面都比较适宜,那么他一定能胜过体质较强的人。因此,要提高工作效率,必须仔细研究工作方法。(2)对报酬制度的研究。他主张按照对生产率贡献的大小来确定工人的报酬。工人的收入应由三部分组成:a.按照工作性质所确定的固定工资b.按照对生产率所做出的贡献分得的利润;c.为增进生产率提出建议而应得的奖金。
他还提出“投资效益最大化”课题、“数字化管理”课题,对于改进资方或雇主的管理出发点、管理态度、管理思路,都具有开辟性的建树……
三、古典管理理论
西方古典管理理论指的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法国、德国等西方国家形成的有一定科学依据的管理理论。经过产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先进国家的生产力发展已达到一定的高度,科学技术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并有了许多新发明。但是管理一般是建立在经验和主观臆断的基础上,缺乏科学的依据。使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企业中的劳动生产率都远远落后于当时科学技术,为了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当时的美国、法国、德国及其他一些西方国家都产生了科学管理运动,从而形成各有特点的古典管理理论。
1、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在美国,泰罗及其追随者创建了科学管理理论,即“泰罗制”。泰罗,最为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倡导者,在管理思想大发展上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从1880年开始,他进行了时间研究、金属切削研究等工作。1899年他又在伯利恒钢铁公司进行了搬运生铁、铲铁和金属切削等试验。通过上述一系列试验和长期的管理实践,泰罗总结出一些管理原理和方法,将它们系统化,形成了科学管理理论。其主要思想如下:
①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泰罗认为,最高的工作效率是工厂主和工人共同达到繁荣的基础。它能使较高的工资和较低的劳动成本结合起来,从而使工厂主得到最大的利润,工人得到最高的工资,进一步提高他们对扩大再生产的兴趣,促进生产的继续发展和工厂主、工人的共同富裕。因此,提高劳动生产率是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基本出发点,是确定各种科学管理原理、方法的基础。
②实现最高工作效率的手段,是用科学的管理代替传统的管理。泰罗认为管理是一门科学,必须采用科学的方法。在管理实践中,建立各种明确的规定、条例、标准,使管理科学化、制度化,是提高工作效能、达到最高效率的关键。
③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实行重大的精神变革。泰罗认为科学管理的精华不在于具体的制度和方法,而是一种重大的精神变革。它要求工厂方面进行彻底的精神变革,改变对工作、对同伙、对雇主的责任的观念;同时,也要求管理人员、领工、监工、企业所有者、董事会也进行完全的精神变革,改变对同事、对工人以及对一切日常问题的态度,增强责任观念。通过这种重大的精神变革,可使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都把注意力从盈利的分配转到增加盈利上来。当他们用友好合作和互相帮助来代替对抗和斗争时,他们就能够生产出比过去大得多的盈利,从而使工人的工资大大增加,企业主的利润也大大增加。
根据上述思想,泰罗提出了以下管理原理:
①制定科学的作业方法。首先,从执行同一种工作的工人中,挑选出身体最强壮、技术最熟练的一个人,把他的工作过程分解为许多个动作,用秒表测量并记录完成每一个动作所消耗的时间,然后,除去动作中多余的和不合理的部分,最后,把最经济的、效率最高的动作集中起来,确定标准的作业方法。其次,实行作业所需的各种工具和作业环境的标准化。例如,经过铲铁试验,确定以每铲重量为21磅,效果最好,过重或过轻都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再次,根据标准的操作方法和每个动作的标准时间,确定工人一天必须完成的标准的工作量。
②科学地选择和培训工人。泰罗曾经对经过科学选择的工人用上述的科学作业方法进行训练,使他们按照作业标准进行工作,以改变过去凭个人经验进行作业的方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例如,在搬运生铁的试验中,使经过选择和培训的个人每日的搬运量从12.5英吨,提高到47.5英吨;在铲铁试验中,使每人每天的平均搬运量从16英吨提高到50英吨。劳动生产率成倍增长。
③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按照作业标准和时间定额,规定不同的工资率。对完成或超额完成工作定额的个人,以较高的工资率计件支付工资,一般为正常工资率的125%;对完不成工资定额的个人,则以较低的工资率支付工资,一般仅为正常工资率的80%。
④将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泰罗主张把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泰罗的计划职能实际上就是管理职能,执行职能则是工人的劳动职能。在旧的管理下,所有计划都是由工人凭个人经验来制定的。尽管其中有些工人很熟悉生产情况,也能掌握科学的计划办法,但绝大多数工人是做不到的。因此,必须把计划职能从人的作中分离出来,由专业的计划部门去做,专门进行标准化的研究,制定标准,下达任务;工人则从事执行职能,即按照计划部门制定的操作方法和指令,使用标准化的工具,从事作业生产。
⑤实行职能工长制。即将整个管理工作划分为许多较小的管理职能,使所有的管理人员(如工长)尽量分担较少的管理职能;如有可能,一个工长只承担一项管理职能。一个工人同时接受几个职能工长的指挥,容易造成管理混乱。这种原理为以后职能部门的建立和管理专业化提供了基础。
⑥在管理上实行例外原则。泰罗指出,规模较大的企业不能只依据职能原则来组织管理,还需要运用例外原则,即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把处理一般事物的权限下放给下级管理人员,自己只保留对例外事项的决策权和监督权,如企业基本政策的制定和重要人事的任免等。
2、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亨利•法约尔(1841~1925年)是西方古典管理理论在法国的杰出代表。他所提出的一般管理理论对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成为后来管理过程学派的理论基础。1916年,法约尔出版了他的代表作《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一书,由此被誉为“经营管理理论之父”,与“科学管理之父”泰罗齐名。
法约尔认为,他的管理除了应用于工商企业外,还适应于政府、教会、慈善团体、军队组织以及其他各种事业。
法约尔在泰罗理论的基础上,大大充实和明确了管理的概念。他认为,企业的经营有六项不同的职能,管理只是其中的一项。这六项职能是:⑴技术职能,指从事生产、制造、加工。⑵商业职能,指贝句买、销售、交换。⑶财务职能,指资金的筹集和运用。⑷安全职能,指维护设备和保护职工安全。⑸会计职能,包括存货盘点、资产负债表的制作、核算、统计等。⑹管理职能,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五种职能活动。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法约尔认为管理处于核心地位。
法约尔十分重视管理原则的系统化。他提出著名的十四项原则,即:⑴分工。⑵权力与责任。⑶纪律。⑷统一指挥。⑸统一领导。⑹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⑺人员报酬。⑻集中。⑼等级链。⑽秩序。⑾公平。⑿人员的稳定。⒀首创精神。⒁集体精神。
这上述14条原则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原则是灵活的,是可以适应于一切需要的,问题在于懂得使用它,这是一门很难掌握的艺术,它要求智慧、经验、判断和对尺寸的注意”。
3、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
马克斯•韦伯(1864~1920年)是德国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和德国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韦伯对管理理论的贡献主要是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管理体系。他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所谓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是指通过职务或职位而不是通过个人或世袭地位来管理,他所讲的“理想的”并不是指最合乎需要的,而是指现代社会最有效和最合理的组织形式。韦伯的理想行政组织体系具有以下特点:
①明确的分工。即组织内每个职位的权力和责任都应有明确的规定。
②自上而下的等级系统。组织内的各个职位按等级原则进行法定安排,形成白上而下的等级安排。
③人员的任刚。组织中人员的任用,完全根据职务上的要求,通过正式考试以及教育训练来实现。
④职业管理人员。管理人员有固定的薪金和明文规定的升迁制度,是一种职业管理人员。
⑤遵守规则和纪律。管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组织中规定的规则和纪律。组织要明确规定每个成员的职权范围和协作形式,避免感情用事,滥用职权,以便正确行使职权,减少摩擦和冲突。
⑥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完全以理性准则为指导,不受个人情感的影响。这种公正的关系不仅适用于组织内部,而且也适用于组织同外界的关系。
韦伯认为,理性的行政组织体系最符合理性原则,是达到目标、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最有效的形式。在精确性、稳定性、纪律性和可靠性等方面都优于其他组织。
四、现代管理理论
现代管理理论,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兴起的,表现为发展的多元性,形成了“管理学说丛林”。这些纷杂的“理论丛林”有些是表明或扩充原有概念,有些是适用于某种特定范围,也有一些是采用了全新的观念。如果说,近代管理理论主要侧重于研究生产过程的科学管理和组织控制,解决管理的行为。那么,现代管理理论就其主要特点来说,研究的重点是人群关系,并且把管理对象的相关因素综合起来进行系统研究,旨在建立和完善管理体制,解决经营管理的决策性问题,现代管理理论把人看做是受社会环境影响和制约的,具有自主性和个性的决策人,强调用各种激励方法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一)管理过程学派
管理过程学派以亨利•法约尔、厄威克、古利克、孔茨、奥唐奈等为代表。该学派的主要特点是把管理学说与管理人员的职能联系起来。他们认为,无论是什么性质的组织,管理人员的职能是共同的。古利克认为管理的职能有五个,即: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挥和控制。这五种职能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管理职能具有普遍性,即各级管理人员都执行着管理职能,但侧重点不同。孔茨和奥唐奈在合著的《管理学》中认为,管理人员的职能有计划、组织、人事、指挥、控制五种,并按此来分析、研究阐明管理理论。
(二)经验主义学派
经验主义学派又称经理主义,以向资本主义大企业的经理提供管理企业的成功经验和科学方法为目标。
经验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德鲁克和戴尔。该学派主张通过分析经验(即指案例)来研究管理学问题。通过分析、比较、研究各种各样的成功的和失败的管理经验,就可以抽象出某些一般性的管理结论或管理原理,以有助于从事实际工作的管理人员来学习和理解管理学理论,使他们更有效地从事管理工作。
(三)系统管理学派
系统管理学派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初,它是在一般系统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般系统理论为理解和综合各种专门领域的知识提供了基础。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卡斯特和落森茨。
系统管理学派认为,组织是由一个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组成、为环境所影响的并反过来影响环境的开放的社会技术系统。因此,必须以整个组织系统为研究管理的出发点,应该综合运用各个学派的知识,研究一切主要的分系统及其相互关系。系统管理学派突破了以往各个学派仅从局部出发研究管理的局限性,从组织的整体出发阐明管理的本质,对管理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四)决策理论学派
决策理论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曾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赫伯特•西蒙。决策理论学派认为,管理就是决策。管理活动全部过程都是决策的过程,管理是以决策为特征的;决策是管理人员的主要任务,管理人员应该集中研究决策问题。西蒙将决策分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他的研究重点放在非程序性决策方面,提倡用电子计算机模拟人类思考和解决决策问题。
(五)管理科学学派
管理科学学派主张运用数学符号和公式进行计划决策和解决管理中的问题,求出最佳方案,实现企业目标;信息情报系统就是由计算机控制的向管理者提供信息情报的系统。
(六)权变理论学派
权变理论学派认为,由于组织内部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外界环境的影响,组织的管理并没有绝对正确的方法,也不存在普遍适用的理论,任何理论和方法都不见得绝对的有效,也不见得绝对的无效,采用哪种理论和方法,要视组织的实际情况和所处的环境而定。
发表评论 - 不要忘了输入验证码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