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周日,晴,下乡的故事/在家/三姐四姐来
早晨醒来,躺在被里,英和我聊起农村的故事。我们家也下过乡,她说的事,我差不多都有亲身经历,听起来特别亲切。英先开了个头:
“在农村的时候,生活那才好呢。我妈蒸鸡蛋糕都用盆蒸,蒸出来招呼我们‘孩子们,造!’”
“岳母会过日子。”我评论了一句。
“不是会过,抠抠嗖嗖那种会过,我妈是能干。”英纠正我。
我岳母是清原大户人家出身,她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开店不怕大肚子汉。”
“那时在农村,有人挣工资。和城里人比,家里有园子,能吃自己种的各种新鲜菜;和农村人比,每月有工资,日子是好过,单纯讲物质生活,既比在城里人好又比农村人好。虽然下乡不是什么愉快的事,但还是给了我不少美好的回忆。”
“农村也给了我不少美好回忆,除了累点。我爸的工资全公社最高,开支的时候,公社的干部们都让我爸请客,买烟。”
“你在农村干了几年累活?”
“一年吧!后来当老师、当广播员,演节目、写报导什么的。”
“准是岳母找杜立华她爸说:‘俺家小英干活跟不上,你得照顾照顾。’你才干这么多俏活。诶,那时除了你和小秀,家里还有别的孩子吗?”
“二姐、三姐、四姐都在家,二姐上铁岭读书去了,三姐72年招工走了,四姐74年上中专走了。”
“你家真能耐,就是政策不变,你也能回城。”
“肯定能。我爸在公社很有影响力,再说二姐、三姐她们也真是干得好,二姐干活可快了,和当地的农民比也不差。三姐当妇女队长,干得可好了,还帮无保户挑水。当年招工全大队只有两个名额。让三姐走,谁都没有意见。”
“你妈在村里是不是有威信?谁家有什么事啦,谁看上谁,想提亲了,都找你妈?”
“嗯!
“你家在农村盖的房子是一中间是厨房,两边住人那样的不?
“不是,是一边是厨房,里边是连着两间那种。”
“是南北坑吗?”
“不是。南面是坑,地上放炉子、桌子什么的。”
“你家在农村盖的房子是什么起脊的还是平顶的?”
“平顶的吧。记得也有什么椽子、檩子。”
“后面有窗户没?”
“没有,但我爸在后面开了一个小窗户,冬天时堵上。”
“你们村里还有走五七的没?”
“五队有一家,六队有一家。”
“有人跟你家借钱没?”
“有,生产队还跟咱家借钱呢。春天生产队要买种子化肥什么的,都跟咱家借钱。”
“农民借钱可真不容易啊,咱家东边有个邻居,姓宛,上咱家借钱,去了好几次张不开口,脸憋得通红。他也不是没事串门子那种人啊,是大人看出来他一趟趟的来是想借钱,后来借他二十块钱,果然就不再来了。你家那地方有借钱不还的没?”
“有。一直到咱家回来也没还,后来出不要了。”
“你们家什么时候回沈阳的?”
“78年1月。我爸早说回来了,就等我呢,等我考大学发榜。我妈说:‘等我们家小英考上大学,回沈阳过年。’”
“咱家是1978年12回来的,差多晚回来一年。”
“我爸回来就在实验中学当校长,把走五七的老师都调回来了,杨伟家先回来的,他家住二楼,咱家住一楼,刚回来那天,在他家吃的饭。”
“岳父回来又当校长,原来的校长呢?”
“谁知道是退了,还是调走了,反正我爸回来还当校长。刚回来我爸在实验中学的第一次讲话都哭了,不少老老师都哭了。我爸说:‘一辈了都献给实验中学了。’一辈了都献给实验中学,文化大革命第一个被打倒,第一个挨打。”
“那些打人的人不都后悔了吗?”
岳父当了几十年实验校长,工作是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对人是非常厚道与人为善的。相信他没有一点挨斗、挨打的理由。
我们俩家都是1970年3月“走五七”下的乡。她们家去的是昌图县头道公社海家大队四小队,我们家去的是新城子区马刚公社柳条河大队四小队。说起下乡的事,我们俩的经历几乎是一样的。
电子表报8:00了,我起来做早饭。
给母亲打电话问安,母亲这两天挺好,一直在打剌五加。
英今天上午状态很好。早饭吃了半小碗大米饭,一个小馒头,一碗冲鸡蛋水,吃了不少大骨头。
上午在家看一小时书。
四姐来,她最近去浙江了,给英带来好几样浙江特产,有奉化芋艿饼、香酥排、明珠海味、烤鱿鱼丝、立丰牛肉、纯精牛筋鸭肉枣和香辣牛肉等。
到楼下买50斤大米,三斤笨鸡蛋,一袋酸菜。
中午饭吃得很少。只吃了小半碗大米饭,也没吃多少菜。
英发烧,15:00量,38度6。今年以来英还一起没有发烧过。
三姐来,带来在家和好的酸菜肉馅和咸菜。他四姐俩给我们蒸了一锅饺子。
张新新今年9月17日结婚。
蒸出来饺子,三姐和四姐回家。
张雪来看英。她是英的研究生,今年毕业,已经考上博士。
19:00量39度3,吃一片感康。
晚饭吃了5个蒸饺,半个麻花,一小碗酸菜,吃了点大骨头。我就愿意看见英吃大骨头,觉得大骨头有营养。
看一会书。
上网。
早晨起床前下午和晚上睡前给英做足疗各半小时。
今天学校坐班评骋2006-2008教学岗位,我没去,把材料交传给小栾,让他帮我交一下,评上哪个岗算哪个岗吧!《马大帅III》主题曲的最后一句不是“爱啥啥地”吗,爱啥啥地吧!
发表评论 - 不要忘了输入验证码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