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4日,星期二,晴。
读首词再睡,第65夜
今晚我们读范仲淹的第3首词《御街行·纷纷坠叶飘香砌》,看范公的第3杯酒,第3滴泪。
纷纷坠叶飘香砌。
夜寂静,寒声碎。
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
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
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这首词又题作“秋日怀旧”,是写秋夜离情愁绪的。有人说是怀人之作,也有人说是范仲淹的一首爱情词。我们读着看看到底哪种说法更精确?
上阕写夜景,深夜的景象和一个睡不着觉的人。寂静的夜里,窗外凋零的秋叶飘落于楼前的石阶上,还会传来深夜打更的声响。珠帘高卷,楼里空无一人,天色透明,银河垂到远方的地平线上。可能这天是个特殊的日子,范公回想起连续几年都看到这样的景象,叹谓,年年今夜,月色都和白绸一样洁白,而他怀念的那个人却在千里之外。这个让他几年内同一时刻都想念的人是他妻子、他恋人,是他母亲还是他的知已,词中并没说明。
下阕写他此睡不着觉的折磨。想那个人已让他愁肠寸断,酒还没喝就无由头地醉了,
范公这杯酒,这滴泪是怀人酒,怀人泪。
这句“酒未到,先成泪”,比他《渔家骄》里的“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和《苏幕遮》里的“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更深情,当为范公“3杯酒3滴泪”的最高级。
既解释了“无由醉”又说明了“愁肠已断”为什么?
深夜里残灯忽明忽暗,他斜靠着枕头,尝尽孤眠的滋味。这离愁别怨,不是出现在眉间,就是潜入心底,根本没有办法回避。下阕里的“残灯”直接联系“孤眠滋味”,又呼应上阕的“夜寂静,寒声碎”,照应了全词。
词的最后一句曾被李清照化用,她《一剪梅》中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由这句出。
几年在外,望着皎洁的秋月和飘零的落叶睡不着觉想念的同一个人一定是和自己的生命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人。这个人当是父母、妻子或恋人、孩子和挚友中的一个。
在上海读书时,我虽然照例想念上述集合里的人,但挂念最多的是父亲,因为他那时身体不好,生活不能处理。我担心他随时可能出事,常想如果接到不幸的消息,我会不会马上昏倒在地,胡思乱想多多。每念及此,吃饭时都不打肉菜,专打白菜豆腐,因为父亲常说:“白菜豆腐保平安”。
在国外时,也是照例想念那个集合里的人,但最想念的是媳妇,2006年2月以后,孙子出生了,想他的时候多了起来。
离家在外,遇到一个特定的话题,想念对这个话题有共识的知己也是常有的事。这里想念知己的心情也非常迫切,恨不能他马上就坐在对面,两人好好聊聊,把那个话题聊透,再喝点酒。
各位也一定有过睡不着觉思念的人吧!你一生最思念的人是谁?你不同时刻主要思念的人是谁?
平安夜快乐!
晚安!
| 发表评论 - 不要忘了输入验证码哦! |
读首词再睡,第65夜 [ 日期:2025-11-12 12: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