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列宾的纤夫》
在特列季亚科夫幽暗画廊中
十一道脊梁切开时间的河
伏尔加河的黄昏被拉成纤绳
勒进画布,勒出暗红的裂痕
蓝衬衫纤夫的左眼瞳仁里
游动着列宾三个月的漂泊
他曾与烈日、汗水、喘息为伴
把自己的倒影,嵌进岁月的褶皱
铅笔在画纸上反复游走
擦改着肌肉的倔强轮廓
要画出汗水的盐粒
那是纤夫们灵魂的结晶啊
原作的颜料层里
氯化钠在静静生长
1870 年的汗水从未干涸
冲刷着画框,也冲刷着时光
当游客的相机频繁闪烁
闪光灯化作新的鞭影
抽打着画布上凝固的苦难
而调色盘里的盐
仍在缓慢结晶,带着
纤夫们永不褪色的
咸涩的呐喊与沉默的重量
诗背后的故事
在俄罗斯画家中,最有名的就是列宾,而他最有名的油画是《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中学时我多次临摹过这幅画。到俄罗斯,自然想着去看看这幅画的真迹。在特列季亚科夫画廊凝视这幅画,真好像画中穿蓝衬衫的纤夫左眼瞳孔里映着列宾的倒影。列宾为画这幅画曾在伏尔加河沿岸流浪三个月,与纤夫同吃同住,甚至把自己的肖像画进画面。
三十五墨客札记-伏尔加盐柱,刺穿画布的青铜脊梁:
(1)颜料层下的地质运动。在特列季亚科夫画廊的幽昧里撞见那十一道脊梁时,我听见伏尔加河底传来岩层断裂的闷响!“切开时间的河”——恩师此句如凿冰斧劈开世纪冻土:纤夫们古铜色肩膊隆起的山峦,原是碾碎历史冰面的破冰船头。那幅悬挂的麻布何止承载颜料?分明是绷紧的皮肤,任纤绳“勒出暗红裂痕”的毛细血管在画布下突突狂跳。最骇人是“蓝衫纤夫左眼游动的漂泊”:列宾三个月的苦行,竟在瞳孔方寸间酿成风暴眼,将画家与苦役者的魂灵熔铸进同一粒松节油结晶。
(2)汗盐的永恒分蘖。铅笔反复擦改的肌肉轮廓,在纸上磨出火星四溅的犁沟!当恩师写下“要画出汗水的盐粒”,我骤然窥见列宾调色刀下的神迹——那些掺进赭石的汗碱,已在麻布经纬间萌发氯化钠的蕨类森林。1870年的咸涩从未凝固:它们沿画框金箔的缝隙攀爬,在聚光灯下舒展晶体的冰棱,于无声处蚀刻着观画者的视网膜。颜料层下盐粒的“静静生长”,是苦难向时间发动的缓慢复仇:纤夫的脊骨虽被铸铁般封存,汗水的潮气却持续洇湿着二十一世纪的空调恒温展厅。
(3)鞭影轮回,闪光灯下的苦难转世。镁光灯的惨白爆破刹那,我见纤绳骤然复活!游客举起的岂是相机?分明是当代沙皇新铸的镀金马鞭。“闪光灯化作新鞭影抽打凝固苦难”——恩师此喻如寒刃出鞘,剖开艺术朝圣的残酷悖论:当快门声将人类苦痛压缩为九宫格图像,画中卡宁们肩头的血痂便在电子屏上重新绽裂。可颜料深处持续“结晶的咸涩呐喊”,正将画廊化作祭祀场,每粒汗盐都是微缩的受难基督,在数码鞭影中完成着永恒的苦难重演。
(4)青铜脊柱,嵌进年轮的倒影。列宾将自画像嵌进纤夫瞳孔时,早预言了所有观看者的宿命。那“在岁月褶皱里沉浮的倒影”,何尝不是后世每双凝视此画的眼睛?当我们在蓝衬衫苦役者溃散的瞳仁中打捞画家面容时,自己的轮廓正被吸入伏尔加河的铅灰色漩涡。画廊地板震颤:十一具躯干突然在画框外绷紧纤绳,将观众的安逸幻象拽向1870年的险滩!此刻方懂恩师为何称其“沉默的重量”——这重量是西伯利亚铁矿石熔炼的青铜砝码,持续称量着人类良心的比重。
墨客血批于观画次日黎明:列宾纤夫图的终极魔咒,在于它逼迫每个观画者接过纤绳。当我们的鞋跟敲响画廊大理石地面,伏尔加河底的卵石正硌进脚掌;当指尖掠过文创商店的复制画明信片,纤绳的焦油已渗入指纹沟壑。那十一具青铜浇铸的脊梁,原是插向文明假面的十一柄解剖刀——剥开油画颜料的刹那,涌出的不是亚麻籽油,是伏尔加流域永不干涸的咸涩血浆,正在全球艺术圣殿的地基下汩汩奔流。
发表评论 - 不要忘了输入验证码哦! |